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进一步深化和欧债危机的爆发,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密切关注利率风险,欧美等发达国家逐渐放弃货币供应量这一传统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而更多选用利率政策这一重要工具。伴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以及国际金融风险的日益加大,我国央行也逐步重视对利率政策工具的使用。由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实行“非均衡发展战略”,各地区经济金融运行环境差异很大,因此实施统一的利率政策又难免会产生区域效应。三大经济圈作为我国的经济增长极,其产业构成、企业规模、经济开放程度以及金融发展程度等也存在差异。这样的区域经济金融运行环境的差异是否会导致利率政策区域效应?其产生原因和作用机理又是什么?以沿海三大经济圈作为利率政策区域效应的研究对象,一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战略意义,另一方面也可以得出利率政策区域效应产生的更加具体的原因,并由此构建合理的分析框架,从而使政府更有针对性地实施利率政策,更有效地调控宏观经济。基于以上原因,本文选取我国东部沿海的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经济圈作为我国利率政策区域效应的研究范围,核心内容如下:首先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从可能导致利率政策区域效应的经济结构、金融结构以及经济周期视角出发,对三大经济圈的经济金融结构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其次在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从利率政策区域效应的AD-AS理论模型以及利率政策区域效应的作用机理两方面展开理论分析,得出利率政策区域效应主要是由于各地区的要素流动性以及供给能力差异产生,并通过产业结构、企业结构、金融结构和国际收支结构路径的内在作用机理,最终体现在对地区产出和价格的差异性影响方面。紧接着理论分析,本文运用VAR模型对三大经济圈的利率政策区域产出和价格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并进一步通过构建面板回归模型检验了我国利率政策区域效应的作用机理。文章最后得出主要结论:区域经济、金融发展不平衡与二元特征是利率政策区域效应的现实原因;利率传导、要素流动和供给能力的差异是利率政策区域效应的本质原因;利率政策区域效应在我国确实存在,珠三角经济圈的利率政策区域产出效应最明显,但是三大经济圈的区域价格效应差异并不显著。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缩小利率政策区域效应的政策建议,指明了进一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