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随着年龄的增加,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升高,严重影响了女性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以及社交方式,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而SUI的发生又与盆底解剖结构异常密切相关,因此,对SUI女性盆底的解剖结构和功能的变化进行全面有效的评估变得越来越重要。超声技术具有经济、无创、无辐射、实时和动态的优点,还拥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可以构建类似于盆底解剖结构的矢状面、冠状面和横断面等多个切面图像,并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因此,本组实验使用经会阴二维超声,在静息及Valsalva状况下研究初产妇的产后盆底相关数据是否存在差异,以了解膀胱、尿道等盆底组织结构的形态及运动情况,从而解析其与产后SUI发生及发展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2018年就诊于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的女性盆底泌尿整复中心的产后6-8周单胎阴道分娩的初产妇,共226例。根据产后是否存在腹压增加时出现漏尿的症状,分为104例产后SUI组即研究组,以及122例无SUI组即对照组。利用经会阴二维超声,在静息和Valsalva状况下,从盆底运动水平对照分析两组病例盆底解剖结构的影像学变化。测量包括生殖道裂孔的前后径、膀胱颈与耻骨之间的距离、膀胱底与耻骨之间的距离、膀胱颈的移动度、膀胱底的移动度、尿道的长度、尿道倾斜角度、会阴体的面积、耻骨后间隙的面积、尿道的移动度、会阴体的移动度、膀胱后角、肛直肠角、直肠前凸的距离等数据,涵盖前、后盆腔,以期探讨产后SUI发生的更加客观的指标。结果:一般资料比较显示,研究组年龄大于对照组(29.47±2.29 vs 28.52±2.43,P=0.006),研究组第二产程时间长于对照组(0.99±0.52 vs 0.87±0.49,P=0.017)。经会阴二维超声测量结果以年龄作为协变量,采用协方差进行分析得出,静息及Valsalva状态下,研究组的生殖道裂孔前后径大于对照组,其在后者状态下的差异更为显著(静息:49.74±7.08 vs 47.11±9.02,P=0.026;Valsalva状态:58.02±9.49 vs 53.40±9.45,P=0.002),研究组的膀胱颈移动度明显大于对照组(18.24±7.60 vs 12.75±9.93,P=0),研究组的膀胱底移动度明显大于对照组(19.37±9.48 vs 13.19±10.82,P=0),研究组的尿道移动度明显大于对照组(-48.16±30.46 vs-36.89±31.85,P=0.010),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尿道长度明显缩短(静息:28.74±3.53 vs 30.35±3.90,P=0.002;Valsalva状态:24.35±3.34 vs 26.78±4.80,P=0),研究组的会阴体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静息:97.95±38.53 vs 127.48±46.94,P=0;Valsalva状态:119.38±57.90vs 149.79±62.17,P=0);Valsalva状态下,研究组的膀胱后角明显大于对照组(172.73±26.97 vs 161.75±25.27,P=0.003)。结论:本组研究数据统计分析后发现,产后SUI患者的盆底解剖特征可通过经会阴二维超声检查发现,今后可利用盆底二维超声技术在出现临床症状前及早发现产后女性盆底解剖结构的改变及生物力学的变化,为早治疗提供客观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