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6PD基因新发突变位点c.697G>C的致病性研究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lly200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中国G6PD缺陷症新生儿筛查与G6PD基因突变位点分布目的:调查中国新生儿筛查人群,提供中国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G6PD)缺陷症患者的G6PD基因突变位点的分布信息。方法:纳入2013年至2017年中国12个省29个新生儿筛查中心的G6PD缺陷症筛查常规酶活性筛查阳性新生儿10,357例,提取DNA,利用多色探针熔解曲线分析法(Multicolor melting curve analysis,MMCA)检测G6PD基因16个热点突变位点,MMCA法检测结果为阴性的DNA样本再进行G6PD基因全外显子测序,统计我国新生儿筛查人群中G6PD缺陷症的突变基因型分布情况。结果:所纳入的10,357例新生儿G6PD酶活性异常样本中,利用MMCA检测阳性的突变9,950例,占96.1%,共检出13种突变位点(c.95A>G、c.383T>C、c.392G>T、c.487G>A、c.493A>G、c.517T>C、c.592 C>T、c.871G>A、c.1004C>A、c.1024C>T、c.1360C>T、c.1376G>T、c.1388G>A)。G6PD酶活性异常但MMCA阴性的408例患儿中,278例样本全外显子测序成功,成功率68.1%,共检出17种突变位点,其中13种已报道突变位点(c.202G>A、c.593G>C、c.1003G>A等)和4个国内外尚未报道突变位点(c.152C>T、c.290A>T、c.697G>C、c.1285A>G)。我国新生儿最常见的G6PD基因突变位点分别为c.1376G>T、c.1388G>A、c.95A>G、c.1024C>T、c.871G>A。G6PD基因突变位点呈现不同的地区分布特征,其中四川、重庆、贵州、湖南、广西、广东、海南的前五位突变位点为:c.95A>G、c.871G>A、c.1024C>T、c.1376G>T、c.1388G>A,山东、陕西两省的热点突变分别为:c.95A>G、c.487G>A、c.1024C>T、c.1376G>T、c.1388G>A。结论:我国新生儿G6PD缺陷症共检出G6PD基因26种已知突变位点,最常见突变位点依次为c.1376G>T、c.1388G>A、c.95A>G、c.1024C>T、c.871G>A,基因突变位点分布存在一定的地域特征。首次报道我国G6PD基因存在4个新发突变位点:c.152C>T、c.290A>T、c.697G>C、c.1285A>G,须进一步阐明这些位点的致病性。第二部分分析G6PD基因c.697G>C突变位点的致病性目的:通过在模式细胞HEK293细胞内过表达G6PD基因4个新发突变型和野生型载体,并结合患儿临床信息、软件预测及蛋白结构分析,寻找G6PD基因4个新发突变位点中可能致病的突变位点。方法:针对G6PD基因全外显子测序发现的4个新发突变位点(c.152C>T、c.290A>T、c.697G>C、c.1285A>G),以pc DNA3.1载体为骨架,分别构建野生型和突变型过表达质粒,转染HEK293细胞。RT-PCR检测各组G6PD基因相对表达量,G6PD/6PGD酶活性比值法检测G6PD酶活性水平,根据细胞内基因表达与酶活性结果找出可能致病的突变位点。结合潜在致病突变患儿外周血样本G6PD酶活性检测结果,使用SIFT、Polyphen 2软件预测突变对G6PD蛋白的有害性,最后结合文献与Py MOL软件建模,分析突变可能影响的蛋白功能域。结果:成功构建了G6PD基因4个新发突变位点的突变型和野生型的pc DNA3.1-G6PD过表达质粒并转染至HEK293细胞。检测结果显示,HEK293细胞内的c.697G>C突变组G6PD基因表达水平高于WT对照组4倍,而G6PD酶活性低于WT组30%。回顾分析G6PD基因c.697G>C突变患儿临床信息发现,三位携带有c.697G>C突变的患儿血G6PD酶活性残余程度均在10%-60%,为WHO III级突变。SIFT与Polyphen 2软件预测结果均提示c.697G>C突变可能影响G6PD蛋白功能;Py MOL软件建模分析G6PD蛋白结构发现,c.697G>C位于G6PD蛋白的结构性NADP+结合域,可能影响G6PD蛋白热稳定性。结论:G6PD基因c.697G>C为潜在致病突变,可大致归类为WHO III级突变,且其极可能通过影响G6PD与结构性NADP+的结合而对G6PD蛋白功能造成损害。第三部分G6PD基因c.697G>C位点突变致细胞G6PD酶活性下降目的:验证G6PD基因c.697G>C位点突变导致G6PD酶活性下降。方法:针对G6PD基因c.697G>C位点设计sg RNA与突变同源臂序列,构建CRISPR/Cas9基因编辑双质粒系统,并应用CRISPR/Cas9构建G6PD基因c.697G>C突变的HEK293细胞株与红白血病K562细胞株;利用q RT-PCR、Western-blot检测c.697G>C突变对G6PD基因表达影响;CCK8法检测c.697G>C突变对细胞增殖的影响;G6PD/6PGD酶活性比值法检测c.697G>C突变对G6PD酶功能造成的影响;结晶紫染色与Annexin V-APC/7-AAD检测c.697G>C突变HEK293与K562细胞株对氧化活性药物伯安喹的耐受情况。结果:针对G6PD基因c.697G>C位点设计3对sg RNA并构建p X458-sg RNA质粒,选取编辑效率最高的p X458-Sg3与同源臂质粒共转染HEK293细胞和K562细胞。单克隆细胞DNA测序结果验证,成功构建G6PD基因c.697G>C纯合突变的HEK293细胞株及K562细胞株;q RT-PCR及Western-blot检测发现G6PD基因c.697G>C突变不影响HEK293细胞及K562细胞的G6PD基因表达;CCK8检测显示,G6PD基因c.697G>C突变使红白血病细胞K562增殖受到明显抑制,而HEK293细胞增殖无影响;G6PD/6PGD酶活性检测显示,G6PD基因c.697G>C突变导致HEK293细胞及K562细胞G6PD酶活性降低20%-30%;结晶紫染色与Annexin V-APC/7-AAD检测结果显示G6PD基因c.697G>C突变HEK293细胞及K562细胞对伯安喹的耐受能力在200μM及250μM以上时显著下降。结论:HEK293与K562细胞内G6PD基因c.697G>C突变导致G6PD酶活性降低,抗氧化损伤能力减弱,验证为致病突变。
其他文献
易读性作为测试文章难易程度的工具,在帮助教师选择和评价英语教材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运用了易读性中常用计算式、计算步骤和参考量表,对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NSEFC)阅
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态势不容小视。但是目前我国很多小微企业仍然挣扎在生死线上,融资困难一直是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从小微企业
高职教育是我国重要的教育形式,为我国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我国高职机电系教学中,数学是联系理论知识和技术应用的一门重要学科,是高职机电系学生应当
热泵技术的应用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有效措施之一。鉴于传统的热泵工质HCFCs和HFCs已被禁用或逐步淘汰,寻找合适的零ODP和低GWP的替代工质成为热泵热水器技术的研究热点。本
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我们交易的方式,电商平台的存在消除了地理空间的障碍,消费水平的提高带我们进入了电子商务的繁荣时代。但随着交易量的不断增加,网络购物平台上如虚假
随着现代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高校校园网成为了高校师生获取校内外信息资源和互联网信息资源的重要入口,同时也是高校对外展现和宣传学校的有效手段。因
<正>立体几何中的最值问题常常需要将几何体或旋转体展开成平面图形(空间问题平面化),利用平面几何的知识来解决.或者将平面图形折叠成立体图形,求解立体图形中的空间角、证
市政道路交通系统承担着一个城市繁重的交通运输,道路经过长时间地运行难免将会出现各种质量问题,对市政道路进行定期改造才能真正提高其质量,确保其运输功能的充分发挥。本
聚类是一种常见的数据分析技术,在很多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天文学、生物学、社交网络、模式识别等。聚类算法分为基于中心点的聚类算法、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基于模
<正>一杰出的画家、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倡导"会心造物""真宰上诉",主张通过画家心灵与大自然的契合,创造出完美的艺术形象。他在其随笔《师法造化》中写道:"艺之来源有二:一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