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菜用大豆(Glycine max)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深受人们喜爱,其市场需求极大。光质对菜用大豆生长发育的效应是发展菜用大豆植物工厂栽培技术的基础。目前,菜用大豆生长发育对光质的响应的报道较少。本试验以毛豆3号为材料,采用营养液栽培方式,以LED(light emitting diodes)灯为生长光源,设置7个光质处理:红光(0B:100R%),蓝光:红光=1:9(10B:90R%),蓝光: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菜用大豆(Glycine max)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深受人们喜爱,其市场需求极大。光质对菜用大豆生长发育的效应是发展菜用大豆植物工厂栽培技术的基础。目前,菜用大豆生长发育对光质的响应的报道较少。本试验以毛豆3号为材料,采用营养液栽培方式,以LED(light emitting diodes)灯为生长光源,设置7个光质处理:红光(0B:100R%),蓝光:红光=1:9(10B:90R%),蓝光:红光=1:3(25B:75R%),蓝光:红光=1:1(50B:50R%),蓝光:红光=4:1(80B:20R%),蓝光:红光=9:1(90B:10R%),蓝光(100B:0R%)。从叶绿素含量,形态,生物量,光合性能,叶绿素荧光特性,糖类代谢状况,矿质元素积累特性,产量,品质等方面探究光质对菜用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效应。主要结果如下:(1)光质对菜用大豆营养生长期(V3期)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叶绿素荧光特性,碳水化合物代谢特性产生了显著性影响。0B:100R%显著提高叶片的叶绿素b含量,降低了叶绿素a/叶绿素b,红蓝光组合处理叶片具有较高的光合色素总量和叶绿素a/叶绿素b。0B:100R%诱导了菜用大豆的胁迫响应,显著降低了叶片的光形态Ⅱ(PSⅡ)的最大光合量子产量(Fv/Fm),PSⅡ的实际光量子产量(ΦPSⅡ),相对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淬灭系数(q P),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 N)等叶绿素荧光指标。生长在0B:100R%处理下的叶片在光周期结束时积累了大量的可溶性糖和淀粉,而经过暗周期却分别消耗了52.86%和71.30%,远高于其它处理。0B:100R%处理下叶片编码蔗糖转运蛋白的关键基因的表达也受到了抑制。(2)生长在不同光质下的菜用大豆,其形态也具有显著性差异。0B:100R%处理的植株茎伸长生长过度,而横向生长、叶片伸展、根系伸长生长和分枝的产生都受到抑制,V3期的壮苗指数也最小,仅为0.05,而生长在50B:50R%和80B:20R%两个处理的植株具有较适宜的株型,壮苗指数也较大,分别为0.21和0.25。(3)光质对菜用大豆各个生长发育阶段的光合特性产生了显著性的效应。0B:100R%处理叶片光合参数非常低,其中净光合速率在V3,盛花期(R2期)和开始鼓粒期(R5期)三个时期都是最低的,分别为11.47μmol CO2·m-2·s-1,10.01μmol CO2·m-2·s-1,12.09μmol CO2·m-2·s-1,而25B:75R%,50B:50R%和80B:20R%三个处理的叶片光合参数较高。(4)生长在25B:75R%和80B:20R%两个处理下菜用大豆植株在V3期和鼓粒期(R6期)都表现出非常高的植株生物量,且其鲜荚产量比鲜荚产量最低的0B:100R%处理分别高88.18%和69.54%,而0B:100R%处理的植株在两个时期生物量都较低。25B:75R%和80B:20R%两个处理植株的分枝数,一粒荚数,二粒荚数,三粒荚数和总荚数也都非常高。(5)光质对菜用大豆豆荚的品质产生了显著性的影响。50B:50R%和80B:20R%两个处理豆荚荚皮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都较高。0B:100R%处理有利于菜用大豆籽粒中糖分的积累,达到56.95 mg·g-1,而蓝光比例高的组合光处理则有利于籽粒中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的积累。(6)生长在不同光质中的菜用大豆植株,其体内主要矿质元素积累特性也具有显著性差异。蓝光比例高的组合光处理植株积累较多氮元素和磷元素,而各个处理植株体内的钾素含量水平差异较小。综上所述,80B:20R%的光质处理是比较适宜的菜用大豆设施栽培的光质,生长在80B:20R%处理下的植株各项形态,生物量,生理生化,产量及品质指标都表现出优势。
其他文献
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是一种传统的食药用真菌,因其具有与冬虫夏草相似的药理活性,在中国及其它亚洲国家已被广泛作为民间滋补食品。多糖作为蛹虫草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增强免疫力、抗肿瘤、降血糖、降血脂及减肥等功效。且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多糖的免疫调节活性在改善老年人和癌症患者的身体免疫防御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明确蛹虫草多糖的结构及其免疫调节活性,本论文先利用大孔吸附树脂
我国是一个油脂生产和消费大国,食用油产量可达2722万吨,国内消费油脂可达3284万吨,其中,花生油在油脂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年产量可达300万吨。花生油的营养非常丰富,除了含有丰富的脂肪酸之外,还含抗衰老成分,不仅能够有效延缓人体大脑功能的衰老退化,而且花生油含锌量是菜籽油、豆油和色拉油的数倍,对公众补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花生油加工储藏和运输等各个环节,都极易被黄曲霉毒素(Aflat
本研究以巨大口蘑不同发育期子实体为实验材料,分析8个不同发育期子实体采后贮藏期间的褐变度、相关酶活性、酚类底物、活性氧代谢、膜透性等生理生化指标;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巨大口蘑原基期、幼菇期、中菇期、半球期和卷边期的子实体进行有参转录组测序,从生理生化和分子水平上探明了巨大口蘑子实体不同发育期褐变差异的机理及其与相关酶基因表达的关系,从而明确了相关酶表达调控的规律。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巨大
纤维素类生物质是自然界中储量丰富且可再生的唯一碳资源,通过热化学方法将纤维素类生物质转化为液体燃料或基本化工原料是生物质资源高值化利用的最有效途径。根据超临界有机溶剂与催化剂对纤维素液化的优点及其协同作用,本文采用超临界乙醇为有机溶剂、四甲基哌啶氮氧化物(TEMPO)为催化剂协同液化纤维素,考察不同反应条件(反应温度、TEMPO用量、反应时间等)下,纤维素的液化进程,并利用傅氏转换红外线光谱(FT
本论文通过γ射线辐照制备纳米Ag,采用溶剂热法制备Bi2WO6-TiO2(以下简称BT)异质结,再通过沉积手段制备Ag-Bi2WO6-TiO2(以下简称ABT)三元复合光催化剂。将制备的ABT光催化剂负载到淀粉薄膜基体上,构建出兼具可见光催化降解乙烯和抗菌功能的ABT/淀粉复合薄膜材料。详细研究ABT光催化剂的制备条件、负载方式和用量对ABT/淀粉复合膜在可见光下催化降解乙烯性能及抗菌性能的影响;
纳米硒因其高效低毒特性已成为硒补充剂研制的热点,但其极不稳定、易聚集转变为灰黑色硒而失去活性。为提高纳米硒稳定性,本研究以云南大叶种绿茶、红茶、普洱茶,英红九号黄茶,福鼎大白白茶,岭头单丛乌龙茶,南昆山毛叶绿茶、红茶等不同品种、六大茶类多糖为模板,利用抗坏血酸(Vc)与亚硒酸钠(Na2Se O3)的氧化还原反应,制备稳定分散的纳米硒;从中选取不发酵的绿茶、半发酵的乌龙茶、发酵的红茶、后发酵的普洱茶
本实验室前期从西藏开菲尔发酵乳中分离出一株可以发酵牛奶产抗菌肽的菌株Lactobacillus paracasei FX-6,其发酵产物具有抗菌谱广,稳定性好和天然无毒副作用等优点。本研究采用该菌株发酵产物对鸡肉进行防腐保鲜效果的研究,通过理化指标、感官评价和微生物指标对储藏期间的肉品进行评价;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鸡肉储藏期间的菌群多样性进行分析,探究其储藏过程中优势腐败菌群,并比较抗菌肽粗提物处
大量的研究表明原花青素A2(PCA2)对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发展具有明显的防治作用。但是原花青素的吸收利用率很低,其较低的生物利用率与显著的生物活性这一矛盾提示原花青素可能存在其他的体内生物利用途径。研究发现,原花青素与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可能在其生物活性发挥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论文采用高脂饮食诱导Apo E-/-小鼠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并利用抗生素干扰建立伪无菌小鼠,研究了肠道菌群与P
异丙甲草胺(metolachlor,MET)是世界销售额前十位的农药品种之一,是我国生产和使用量最大的酰胺类除草剂品种之一。它有2个手性中心,4个立体异构体。其除草活性及环境归趋都存在对映选择性,因此有必要从单一对映体的角度研究其与相应受体相互作用,从而阐释产生此差异的原因。此外,非活性对映体可能会对作物产生隐性药害,造成环境污染,经由食物链对人体造成危害。为减少具有毒副作用立体异构体的使用,有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