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630nm弱激光在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模型皮肤创伤愈合过程中的作用,分析功率密度与糖尿病大鼠皮肤愈合效果间的对应关系,为进一步讨论弱激光促进创伤愈合的作用机制,支持弱激光疗法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36只雄性Wistar大鼠通过尾静脉注射STZ制备糖尿病模型。每只大鼠的背部造两个10mm×10mm的方形皮肤全层切割型创口。36只大鼠随机分为3个弱激光治疗组和1个空白对照组,每组9只大鼠。各弱激光治疗组于制备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后立即实施第1次照射,每周照射5次,连续照射2周。3个弱激光治疗组采用能量密度恒定为3.6J/cm2,功率密度分别为5mW/cm2、0mW/cm2和20mW/cm2的630nm连续输出型半导体激光。弱激光治疗实施前和实验第14天,分别对各组大鼠进行尾静脉采血,测量、记录每只大鼠的血糖水平。弱激光治疗开始后第3、6、9及12天,对各组大鼠创面进行标准化摄影,记录每只大鼠创口的创面,采用ImageJ软件进行计算机图形处理、计算创伤面积收缩率。弱激光治疗开始后第4、8和14天,每组随机选取并处死3只大鼠,手术取其创面组织样本。对样本进行定性及半定量的组织病理学评价(HE染色和Masson染色),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创伤组织中bFGF、TGF-β和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弱激光治疗前后,各组大鼠的血糖水平保持在相似的水平上,均未见显著差异(P>0.05)。实验第3天,只有20mW/cm2组的创面收缩明显快于空白对照组(P<0.05)。实验第6天和第9天,三个弱激光治疗组的创面收缩均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组织病理学分析发现:弱激光治疗组较空白对照组,炎症减轻,表皮再植加快,肉芽组织更成熟,胶原沉积更丰富。其中20mW/cm2组疗效最为明显。实验第4天,10mW/cm2组和20mW/cm2组的胶原合成水平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三个剂量的弱激光照射组bFGF和TGF-β1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实验第8天,20mW/cm2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在多形核白细胞、表皮再植、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的数据上,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10mW/cm2组和空白对照组在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数据上,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三个剂量的弱激光照射组的VEGF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5mW/cm2组和20mW/cm2组bFGF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实验第14天,空白对照组的新血管评分与5mW/cm2组和20mW/cm2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只有20mW/cm2组VEGF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弱激光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创伤愈合过程的前期、中期存在一定的辅助作用,促进伤口收缩,加快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胶原蛋白的合成,影响生长因子的表达,减轻炎症反应。本实验采用的三个功率密度中,20mW/cm2组疗效最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