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快和互联网金融冲击的联合挑战,促使我国商业银行积极转变经营模式,开展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创新业务。资产证券化可以有效盘活存量资金、改善资产结构、化解信用风险、扩展中间业务、提高盈利能力。近年来,我国资产证券化政策红利明显,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市场蓬勃发展,然而,资产证券化对2008年金融危机的推动作用不容忽视。商业银行既要提高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又要审慎稳健经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在此背景下,研究资产证券化对其经营绩效和风险偏好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针对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和风险偏好影响开展研究,在研读国内外相关学术成果和分析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运用数理分析方法,刻画资产证券化发行、信贷扩张等过程如何影响资产负债表,进而分析资产证券化对经营绩效和风险偏好的影响机制,然后选取我国86家商业银行2012年-2018年间的半年度非平衡面板数据,采用差分GMM和系统GMM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资产证券化显著提高了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影响路径为其显著提高了资产周转率和财务杠杆;资产证券化显著降低了我国商业银行风险偏好水平;商业银行不存在降低信贷标准、放松贷后监督等道德风险行为;商业银行通过资产证券化实现监管套利,但没有形成实质性风险。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适度鼓励资产证券化发行、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实施差异化风险自留制度、推动资产证券化二级市场建设的政策建议。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在于:一是采用数理分析方法刻画资产证券化发行、信贷扩张过程对资产负债表的改变,进而分析其对经营绩效和风险偏好的影响机制;二是从经营绩效和风险偏好两方面展开研究更加全面,并由此得出商业银行存在监管套利行为的结论;三是本文采用86家商业银行半年度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尽可能地扩展样本数据容量。本文的不足之处是没有考虑商业银行相互持有资产支持证券对其经营绩效和风险偏好的影响,这有待后续更深一步的研究探索。
本文针对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和风险偏好影响开展研究,在研读国内外相关学术成果和分析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运用数理分析方法,刻画资产证券化发行、信贷扩张等过程如何影响资产负债表,进而分析资产证券化对经营绩效和风险偏好的影响机制,然后选取我国86家商业银行2012年-2018年间的半年度非平衡面板数据,采用差分GMM和系统GMM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资产证券化显著提高了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影响路径为其显著提高了资产周转率和财务杠杆;资产证券化显著降低了我国商业银行风险偏好水平;商业银行不存在降低信贷标准、放松贷后监督等道德风险行为;商业银行通过资产证券化实现监管套利,但没有形成实质性风险。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适度鼓励资产证券化发行、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实施差异化风险自留制度、推动资产证券化二级市场建设的政策建议。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在于:一是采用数理分析方法刻画资产证券化发行、信贷扩张过程对资产负债表的改变,进而分析其对经营绩效和风险偏好的影响机制;二是从经营绩效和风险偏好两方面展开研究更加全面,并由此得出商业银行存在监管套利行为的结论;三是本文采用86家商业银行半年度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尽可能地扩展样本数据容量。本文的不足之处是没有考虑商业银行相互持有资产支持证券对其经营绩效和风险偏好的影响,这有待后续更深一步的研究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