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位学贯中西、融汇古今的学术大师,钱钟书在其研究中,无论是从文字学到哲学,从文本批评到文学批评,还是从诗学到美学,从人类学到心理学,等等,无不凝聚着中国古典文化的精髓。他在译学方面的论述,作为其比较文学的一个分支,在中国译学界和文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他标举的“化境”说作为其翻译思想的集大成,在中国译界享有崇高的威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遗憾的是,鲜有译界人士对其进行系统、全面的论述,更少有译者真正领会其内涵并奉其为译事的指导原则,这是因为在大多数人看来,“化境”说犹如海市蜃楼或空中楼阁,抽象、玄妙而不可企及。 针对该理论称引颇多却阐发甚少的现状,本文通过“以钱解钱”的方法,并借助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就“化境”说的时代背景、理论根基和内涵等方面作一个系统、全面的研究。本文通过广泛阅读钱氏的相关著作,包括《谈艺录》、《管锥编》、《七缀集》等,围绕钱氏在《林纾的翻译》一文中提出的三个核心概念(“化”、“诱”、“讹”),集中阐述“化”的内涵及求“化”的步骤。通过对“化境”说全面、深入的阐释,使之清晰、具体,广为译界接受和认可,真正成为独树一帜的中国翻译理论,并在实践中指导译者如何引“诱”、避“讹”、求“化”,使译文尽善尽美,达到文学翻译的最高境界。 本文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简要回顾钱钟书的翻译理论以及其他学者对其译论所作的研究,提出本文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阐释“化境”。 第二章考察“化境”说的时代背景,指明这一理论是当时中国文学翻译实践发展之要求,翻译理论探讨之必须,也是钱先生长期对翻译理论进行思考的结果和多年翻译实践经验的总结。 第三章结合运用哲学、美学和中西诗学等相关学科,分析“化境”说深厚的理论根基。钱氏广涉中西近古译论,并对其精髓加以提炼和挖掘,以此作为立论的源泉;同时,钱氏受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尤其是儒、道、佛的影响和启迪,又受西方哲学思想的感悟,所以他的“化境”说具有唯物观和辨证思 L泪区L 硼士牢仁论父 VN’--AIM人*TE R’S ***SIS维;另外,钱氏还受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熏陶,并对西方的美学观加以批判吸收,从而能够从美学的高度揭示出文学翻译的理想境界;最后,他以中西比较诗学作为“化境”说提出的方法论。 第四章旨在对“化境”说作一个系统、全面的阐释。首先对“化”进行词源考证和语义分析,指出其实质是:更换躯体、保留精魂,即改换原作的语言形式,保存其精神和风味;通过分析“讹”产生的原因以及钱氏对林译中“讹”现象的评析,指出求“化”必须首先避“讹”;通过对“诱”的正负区分,以及钱氏对林译作品“诱”功能的评价,指明译者在求“化”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译作的正“诱”功能。为了进一步阐释“化”,本章还借助钱氏对严复三字标准的讨论,指出“化境”说在于求“美”,是对“信达雅”的否定和发展。最后,通过引述钱氏的“不隔论”,指出其翻译思想的一致性,译作达到“化境”其实就是钱氏终身追求的“打通”思想。 第五章简要评论“化境”。该理论打破了我国译界“求信”的传统思维范式,确立了文学翻译的理想目标,并指明通向这一目标的具体路径,因而具有创新意识,在中国的译论建设中起着继往开来、承上启下的作用。然而,由于钱氏博大精深的学术涵养远非常人所能企及,加上作者手头资料匿乏、视野狭隘,对“化境”的阐释还有待今后多角度、深层次的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