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佛入耶之儒士——明末儒家基督徒杨廷筠思想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lanshaobu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廷筠是明末天主教三大柱石之一,他是一名儒士,有过奉佛的经历,改信天主教后,他积极保护教士、资助教会,并著书立说,提出援耶入儒思想、耶释明辨思想,为天主教在华发展和传播做了突出贡献。因此,研究杨廷筠曲折的宗教历程和复合的哲学思想,对于丰富中西思想交通史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论文运用哲学研究方法,从耶、儒、佛三教关系的角度切入,研究杨廷筠的思想。
  在援耶入儒部分,论文首先提及杨廷筠如何引进神创论来驳斥中国古代的宇宙。其次,论文论深入分析了杨廷筠的“天主—大父母”思想。第一,论文对天主一词的由来进行考证;第二,论文探索利玛窦如何将DEUS与天主联系起来,又如何将天主与大父母大君王联系起来;第三,论文指出杨廷筠修改利玛窦的“天主—大父母大君王”为“天主—大父母”的原因和意义。再则,论文论述了杨廷筠的穷理超性工夫论,这是一种耶儒融合的解脱论,经过考察,可分为两系。第一系为《大学》穷理系:人通过不断的格物穷理,便能了解和认识天主,与天主建立和谐的关系,所谓天堂的境界,就是遍通万理,与古圣贤相值。第二系为《中庸》尽性系:杨廷筠认为人人都有良知良能的本性之光,人若信奉天主,天主便赋予人超性之光,人经过不断砥砺奋进,并借助耶稣的救赎,得穷天主之性而获得真福之光,进入天堂。最后,论文阐述了杨廷筠称为西儒的传教士的品德,表述了杨廷筠对礼仪之争相关问题的看法。
  在耶释明辨部分,论文首先指出杨廷筠的佛教源于天主教之说。其次,论文对天主与佛陀,三位一体与三世佛等进行了比较,并对杨廷筠的观点给予评价。再次,论文对耶佛时空观,天堂地狱与六道轮回这些具有混淆意义的概念进行了辨析。再次,论文对耶佛的戒律,即天主教的十诫和佛教的五戒,进行了分析,得出普世的伦理观念。最后,论文对耶佛的礼仪进行论析,主要包括奉斋、念诵、祈祷、忏悔等内容,通过考察以发现宗教教礼的相同点和相异点。在耶释明辨部分,论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方法辨析耶佛的类似教义教礼。
  论文结尾引用杨廷筠平和的遗言,来引照论文引言里范礼安的沉重叹惜,以此影射明末天主教的落地生根。论文旨在通过论述杨廷筠独特的思想模式、宗教态度、生存状态,以及他在融合中西思想上的贡献和努力,从而折射出明末士人宗教信仰的状况,反映出天主教初传时与本士宗教的关系。论文力求丰富明清宗教关系史和思想史方面的研究,力求为现实生活中全球多元宗教、思想的和谐共存提供有利参考。
其他文献
科学究竟是什么,或者说科学形相如何理解,一直都是科学哲学领域的一个核心问题;反过来,对科学的理解又直接影响着科学在社会中的地位及其进一步发展。当前,不仅科学的主流形相遭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那种绝对正确的、作为真理化身的科学形相被解构了;同时,一些打着科学旗号的伪科学、反科学现象的大量涌入,更使得对科学形相的理解变得模糊与混乱。因此,如何认识与理解科学的形相,以及与之相关的科学本性问题,便成为当前科
学位
本文基于弗雷格和前期维特根斯坦的思想论,旨在剖析自然语言表达思想的内在机制、思想的句法结构及其语义解释,从而解决弗雷格难题,进一步澄清思想、语言与世界三者的内在关系。围绕这根主线,笔者将论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弗雷格和前期维特根斯坦的思想论研究,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分别从语法和语义角度探究思想及其相关问题,特别对弗雷格难题进行了分析和解答。  在第一部分中,笔者锁定弗雷格和前期维特根斯坦经典文本
学位
模态逻辑自身的发展及其在计算机科学、语言哲学等领域的应用引发了人们对于多模态逻辑系统的研究。  多模态逻辑研究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模态算子形成的模态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本文研究了一个正规的形式语言允许多种模态的使用;使用一般公理模式来管理模态及模态之间的关系。在原子模态参数及模态形成算子的抽象定义以及桥公理的引入的基础之上构建了以桥公理为特征的多模态基底系统G和多模态肯定系统G,并给出系统内一些简
社会发展合理性问题是全球化时代、社会实践困境和社会科学理论发展向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当代的社会发展合理性研究要在物质生活生产和再生产、精神生活生产和再生产、社会交往的生产和再生产、人类自身的解放和发展、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建设等领域,不断自觉地进行评价和反思、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对社会发展合理性的追问体现着当代人类以哲学方式对自身行为和效应的自觉关注和反思,尤其是近代以来掠夺性实践及其反主体性
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内容,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我国的社会建设是一个在实践层面上较晚引起重视的领域,相应的理论研究也亟待加强,尤其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域中展开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研究是一项紧迫而重要的工作。  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方面,社会建设是随着我国“具体的社会政治形势”的变化而提出并逐渐成
交往(Communication)是一种社会行为。研究交往理论的学科纷繁复杂,可以从不同角度界定交往的含义,一般来说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狭义的交往,即从信息学和传播学的角度来研究的交往。这种理念认为交往是一个系统(信源)通过操作可选择的符号去影响另一个系统(信源),这些符号通过连接它们的信道才能够得以传播。狭义的交往观着重从信息传播的角度来研究交往,是一种技术性的交往观。二是广义的交往,即社会学意
学位
先秦华夏民族的天下观以儒家的天下观为主体,主导着后世中国人对理想世界秩序的想像和永恒价值的追求;天下观的源头是中华农耕文化背景下的敬天信仰;天下观的发展缘于先秦儒家礼乐文化渗透到政治生活以至于“平天下”理念的提出和践行;传统天下观的衰落导火索是中华王朝的政治、经济体制在与现代民族国家的较量中式微。  在中华民族着力实现伟大复兴的今天,在世界新秩序亟待建立的多元化时代,天下观的重建是一项迫切的理论课
学位
鉴于公司在当下经济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对公司的研究具有必要性,管理学、法学在公司研究方面都已取得相应成果。作为舶来品的公司被“拿来”到中国后,虽然已经落地生根,对中国经济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是也遇到了“中国式困境”。这种困境,只有以哲学的方式,从本质上着手才有解决的可能。这是中国学者对公司进行哲学研究的必要性。  存在存在于存在者之中,公司作为存在者,能够通过以“存在形式”对公司的追问,获得“公
笛卡尔是一个体系性的哲学家,其哲学的诸多范畴有着紧密的关连,组成了一张严密的网,而“慷慨”则是这张网上的一个重要“纽结”。本论文将研究目标锁定在笛卡尔提出的“慷慨”这一重要范畴之上,将笛卡尔的《探求真理的指导原则》、《谈谈方法》、《第一哲学沉思集》、《哲学原理》、《灵魂的激情》等原著和他与好友麦尔赛纳、伊丽莎白及克里斯蒂娜女王等人的书信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努力把笛卡尔在这些著述中同慷慨这一美德的相
学位
“心”在古代哲学中有它独特的意义。在庄子的哲学中“心”也占有重要地位,它通常指心境、心情等。以老子的道为本,“心”分为合道之心与离道之心,要达到“真人”、“至人”的体道境界就需要提升心灵的修养,从而使得从心灵到肉体都得到自由和超越。庄子对“心”的阐述与唯识学中的心识思想有着许多相同和不同之处,对二者进行比较可以看出这两个思想体系是如何对中国的哲学思想产生影响的。心识思想试图从本体的角度论证在唯识学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