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廷筠是明末天主教三大柱石之一,他是一名儒士,有过奉佛的经历,改信天主教后,他积极保护教士、资助教会,并著书立说,提出援耶入儒思想、耶释明辨思想,为天主教在华发展和传播做了突出贡献。因此,研究杨廷筠曲折的宗教历程和复合的哲学思想,对于丰富中西思想交通史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论文运用哲学研究方法,从耶、儒、佛三教关系的角度切入,研究杨廷筠的思想。
在援耶入儒部分,论文首先提及杨廷筠如何引进神创论来驳斥中国古代的宇宙。其次,论文论深入分析了杨廷筠的“天主—大父母”思想。第一,论文对天主一词的由来进行考证;第二,论文探索利玛窦如何将DEUS与天主联系起来,又如何将天主与大父母大君王联系起来;第三,论文指出杨廷筠修改利玛窦的“天主—大父母大君王”为“天主—大父母”的原因和意义。再则,论文论述了杨廷筠的穷理超性工夫论,这是一种耶儒融合的解脱论,经过考察,可分为两系。第一系为《大学》穷理系:人通过不断的格物穷理,便能了解和认识天主,与天主建立和谐的关系,所谓天堂的境界,就是遍通万理,与古圣贤相值。第二系为《中庸》尽性系:杨廷筠认为人人都有良知良能的本性之光,人若信奉天主,天主便赋予人超性之光,人经过不断砥砺奋进,并借助耶稣的救赎,得穷天主之性而获得真福之光,进入天堂。最后,论文阐述了杨廷筠称为西儒的传教士的品德,表述了杨廷筠对礼仪之争相关问题的看法。
在耶释明辨部分,论文首先指出杨廷筠的佛教源于天主教之说。其次,论文对天主与佛陀,三位一体与三世佛等进行了比较,并对杨廷筠的观点给予评价。再次,论文对耶佛时空观,天堂地狱与六道轮回这些具有混淆意义的概念进行了辨析。再次,论文对耶佛的戒律,即天主教的十诫和佛教的五戒,进行了分析,得出普世的伦理观念。最后,论文对耶佛的礼仪进行论析,主要包括奉斋、念诵、祈祷、忏悔等内容,通过考察以发现宗教教礼的相同点和相异点。在耶释明辨部分,论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方法辨析耶佛的类似教义教礼。
论文结尾引用杨廷筠平和的遗言,来引照论文引言里范礼安的沉重叹惜,以此影射明末天主教的落地生根。论文旨在通过论述杨廷筠独特的思想模式、宗教态度、生存状态,以及他在融合中西思想上的贡献和努力,从而折射出明末士人宗教信仰的状况,反映出天主教初传时与本士宗教的关系。论文力求丰富明清宗教关系史和思想史方面的研究,力求为现实生活中全球多元宗教、思想的和谐共存提供有利参考。
在援耶入儒部分,论文首先提及杨廷筠如何引进神创论来驳斥中国古代的宇宙。其次,论文论深入分析了杨廷筠的“天主—大父母”思想。第一,论文对天主一词的由来进行考证;第二,论文探索利玛窦如何将DEUS与天主联系起来,又如何将天主与大父母大君王联系起来;第三,论文指出杨廷筠修改利玛窦的“天主—大父母大君王”为“天主—大父母”的原因和意义。再则,论文论述了杨廷筠的穷理超性工夫论,这是一种耶儒融合的解脱论,经过考察,可分为两系。第一系为《大学》穷理系:人通过不断的格物穷理,便能了解和认识天主,与天主建立和谐的关系,所谓天堂的境界,就是遍通万理,与古圣贤相值。第二系为《中庸》尽性系:杨廷筠认为人人都有良知良能的本性之光,人若信奉天主,天主便赋予人超性之光,人经过不断砥砺奋进,并借助耶稣的救赎,得穷天主之性而获得真福之光,进入天堂。最后,论文阐述了杨廷筠称为西儒的传教士的品德,表述了杨廷筠对礼仪之争相关问题的看法。
在耶释明辨部分,论文首先指出杨廷筠的佛教源于天主教之说。其次,论文对天主与佛陀,三位一体与三世佛等进行了比较,并对杨廷筠的观点给予评价。再次,论文对耶佛时空观,天堂地狱与六道轮回这些具有混淆意义的概念进行了辨析。再次,论文对耶佛的戒律,即天主教的十诫和佛教的五戒,进行了分析,得出普世的伦理观念。最后,论文对耶佛的礼仪进行论析,主要包括奉斋、念诵、祈祷、忏悔等内容,通过考察以发现宗教教礼的相同点和相异点。在耶释明辨部分,论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方法辨析耶佛的类似教义教礼。
论文结尾引用杨廷筠平和的遗言,来引照论文引言里范礼安的沉重叹惜,以此影射明末天主教的落地生根。论文旨在通过论述杨廷筠独特的思想模式、宗教态度、生存状态,以及他在融合中西思想上的贡献和努力,从而折射出明末士人宗教信仰的状况,反映出天主教初传时与本士宗教的关系。论文力求丰富明清宗教关系史和思想史方面的研究,力求为现实生活中全球多元宗教、思想的和谐共存提供有利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