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单一抗生素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随机对照研究

来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B1000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标准四联疗法为对照,通过随机对照试验观察中西医结合单一抗生素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并揭示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及其与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的相关性,从而获得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委托中国中医科学院临床评价中心的统计专业人员,采用分层、区组随机方法产生随机序列,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试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单一抗生素方案(雷贝拉唑+阿莫西林+荆花胃康胶丸+胶体果胶铋),对照组采用标准四联疗法(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胶体果胶铋),疗程均为2周。治疗结束后采用中医症状评分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症状缓解程度及肝肾功能等实验室指标的复查,治疗结束4-6周采用13C呼气试验、中医症状评价量表评价两组完成研究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临床症状缓解程度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符合纳排标准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1 12例,试验组、对照组各56例,研究过程中受试者无脱落。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婚姻状况、工作性质、受教育程度、外出就餐情况、吸烟史、Hp家族感染史、Hp感染的治疗史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医体质及证型分布情况:112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体质分布为平和质、阳虚质、湿热质、痰湿质(湿热质和痰湿质占比相同)。中医证型分布方面,脾胃虚弱证、脾胃湿热证、肝胃不和证居前三位。Hp根除率方面:中西医结合单一抗生素方案组根除率为89.3%,标准四联疗法根除率为91.1%,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中西医结合单一抗生素方案与标准四联疗法治疗Hp感染的根除率无明显差异。影响中西医结合单一抗生素方案根除率的相关因素:试验组的Hp根除率与Hp感染的治疗史显著相关(P=0.004),与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婚姻状况、工作性质、受教育程度、外出就餐情况、吸烟史、Hp家族感染史、入组时的DOB值、中医体质等均无明显关联。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总体症状改善方面:试验组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症状均有明显改善,试验组总体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单项症状改善方面:试验组在改善胃脘胀满、胃痛、痛有定处、嗳气反酸、胃中嘈杂、口干口苦、恶心呕吐、气短、乏力、大便不畅、大便稀溏、尿黄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安全性评价:纳入的11 2例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共13例,其中试验组2例,表现为皮疹1例、头晕不适1例;对照组11例,表现为皮疹1例、头晕4例、大便稀溏4例、明显口苦2例。对两组治疗后肝肾功能的部分指标(ALT、AST、BUN、CREA、ALP)进行监测,试验组ALT轻度升高1例,对照组2例患者ALT、AST轻度升高,1例患者ALT轻度升高,表明试验组的安全性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单一抗生素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根除率与标准四联疗法相当,在改善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具有较为广泛的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1 目标1.1 观察三草降压汤(SCD)以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HK-2细胞的毒性,建立HK-2细胞高血压肾损伤体外模型1.2 观察三草降压汤对AngⅡ诱导的HK-2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1.3 观察三草降压汤对AngⅡ诱导损伤后HK-2细胞TLR4/NF-κB/NLRP3炎症通路的影响2 方法高血压肾病体外模型的建立:首先将HK-2细胞以1X104每孔的浓度种植在96孔板中,将AngⅡ溶解在培
学位
研究背景近些年随着人们的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加,熬夜、嗜食辛辣、纵欲过度等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的改变,以及未经指导擅自服用滋补类药物等情况,阴津耗损,或火旺伤阴,以致阴虚火旺型失眠患者的数量越来越多,且发病人群逐渐年轻,加上对失眠的不重视,长此以往,很容易造成严重的长期失眠。长期睡眠时间的缺失以及睡眠质量的缺乏非常容易影响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甚至会加大交通意外的风险,增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疾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目的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女性日益增多,本研究从国医名师郭志强教授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经验方中提取核心药物,将“枸杞子”和“玫瑰花”化用为杞瑰茶代茶饮,对杞瑰茶预防肝郁肾虚型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临床疗效及预防作用进行评估,并从“治未病”角度探讨防治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路径和方法。为预防卵巢功能减退、防止其继续进展,制定早期干预方案,提供新思路。方法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经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妇科门诊,
学位
学位
目的:1.文献研究:探析清宫正骨流派历史渊源,梳理清宫正骨流派的发展脉络。2.学说研究:总结清宫正骨流派的学术思想内涵,构建融会贯通的诊疗体系框架。3.手法研究:详述清宫正骨流派手法操作细节与要点,探究从细则到章法的手法灵活运用模式。4.实验研究:探索以数字技术为辅助的手法操作研究,创新手法的传承教学模式。方法:1.文献研究:分别以“清宫正骨流派”“蒙古正骨术”“上驷院”“绰班处”“刘寿山”为主题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