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作记忆作为一种重要的认知结构,已经受到了认知心理学和二语习得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研究者普遍认为,工作记忆容量高的学生者,语言学习更为出色。纠正性反馈也是互动研究中的焦点。由于显性程度的差异,不同反馈方式对二语学习效果不同。研究者推测,反馈方式的显性程度可能调节工作记忆容量对语言习得效果的制约。但是,到目前为止,很少有研究者探究工作记忆和纠正性反馈之间对语法知识学习的交互影响。因此,本研究通过三次测试,根据不同工作记忆容量的学习者接受两种反馈方式(重铸和元语言纠正)后习得过去式的表现,探究工作记忆容量和反馈方式对语法知识中交互作用。研究问题具体如下所示:1.不同工作记忆水平(高工作记忆水平和低工作记忆水平)学生在三次过去式知识(接受性知识和产出性知识)测试成绩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2.接受不同反馈方式(重铸,元语言纠正和控制)的学生在三次过去式知识(接受性知识和产出性知识)测试成绩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3.就学生三次过去式知识(接受性知识和产出性知识)测验成绩而言,两种不同工作记忆水平(高工作记忆水平和低工作记忆水平)和三种反馈类型(重铸,元语言纠正和控制)之间是否存在显著统计交互性?4.比较两种工作记忆水平(高工作记忆水平和低工作水平)和接受三种反馈类型(重铸,元语言纠正和控制)学生之间三次过去式知识(接受性知识和产出性知识)测验中的成绩,三次重复测量的成绩之间是否存在显著统计交互性?本研究采用两个被试间因素(工作记忆能力和反馈方式),一个被试内因素(时间)的2×3×3的多因素重复测量设计。因变量为过去式的习得,分别由语法判断测试和口语模仿测试来测量。来自南京工业大学的120名学生参与了本次试验。他们首先通过参加操作广度测试被分为工作记忆高低组,再分别被随机分配进入重铸组,元语言纠正以及控制组。每个学习者都与外教配合参加图片描述测试,其中有关过去式的表达错误将会根据反馈方式的分组情况得到外教的纠正。多变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混合方差分析的结果如下:1.不同工作记忆水平学生在三次过去式知识测试成绩之间都存在显著差异(接受性知识:F=30.05,p=.000<.05,η2=.209;产出性知识:F=12.55,p=.001<.05,η2=.099)。结果表明,无论是语法判断测试和口语模仿测试,工作记忆容量高的学习者后测成绩(即时和延时)都明显高于工作记忆容量低的学习者。2.接受不同反馈方式的学生在三次语法判断的测试成绩之间存在显著差异(F=4.744,p=.000<.05,η2=.077),但在三次测试口语模仿测试成绩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141>.05)。结果表明,反馈方式对过去式知识习得有一定效果,但效果只体现在接受性知识的测试中。3.两种不同工作记忆水平和三种反馈类型之间只在即时后测中存在显著的统计交互性(接受性知识:F=4.614,p=.012<.05,η2=.075;产出性知识:F=4.135,p=.018<.05,η2=.052),在延时后测中没有显著的交互性(接受性知识:p=.906>.05;产出性知识:p=.516>.05)。事后检验结果表明:反馈方式只在高工作记忆容量者的即时测试成绩中存在显著的统计交互性。元语言纠正在语法判断测试中效果更好,重铸在口语模仿测试中效果更好。4.两种工作记忆水平和接受不同反馈方式的学生在三次语法判断成绩之间存在显著的统计交互性(F=.058,p=.009<.05,η2=.058),而在三次口语模仿测试中则没有发现显著的统计交互性(p=.133>.05)。结果表明:时间对两种测试的成绩都一定的影响,且在语法判断测试的即时后测中元语言纠正效果更好,而在口语模仿测试的延时后测中,重铸的效果更好。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教学意义,对英语语法教学有很重要的启示作用。一方面,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情况,在教学过程中选择更适合他们的反馈方式;另一方面,教师应有意识地合理选择反馈方式并考虑到时间的影响,以最大程度上发挥反馈对语法教学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