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研究针刺列缺与颈部肌肉肌张力、肌肉疲劳度、颈椎活动度改变和疼痛变化存在的关系,阐明列缺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机理。为“头项寻列缺”这一中医理论,提供现代医学的研究依据,为临床运用列缺穴治疗颈型颈椎病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选取60位颈型颈椎病患者作为受试者,采用信封随机分组法将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分成3组,依次为针刺列缺组、常规针刺组及针刺列缺+常规针刺组,并运用表面肌电图、多功能颈椎康复系统(简称MCU)及VAS评分对其肌张力、肌肉疲劳度、颈椎活动度及疼痛程度进行评价,研究针刺列缺穴与颈椎肌张力、肌肉疲劳度、颈椎活动度及疼痛程度的变化关系,进而阐明针刺列缺穴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机理。结果:1.VAS评分结果:针刺列缺组能够有效地减少患者颈部VAS评分(P<0.05),但减少的程度不如常规针刺组和针刺列缺+常规针刺组,且常规针刺组和针刺列缺+常规针刺组减少患者颈部VAS评分效果无差异性(P>0.05)。2.表面肌电图结果(肌张力、肌肉疲劳度评估结果):针刺列缺组对颈部双侧斜方肌的MF、MPF及IEMG均能有效地改善(P<0.05),但改善的程度不如常规针刺组和针刺列缺+常规针刺组,而针刺列缺+常规针刺组的改善效果优于常规针刺(P<0.05);对比颈部双侧胸锁乳突肌,针刺列缺组不能有效地改善其MF、MPF及IEMG(P>0.05),而常规针刺组和针刺列缺+常规针刺组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颈部胸锁乳突肌MF、MPF及IEMG(P<0.05),且两组治疗效果无差异性(P>0.05)。3.颈部活动度结果:针刺列缺组能够有效地增加颈部左右侧屈的活动度(P<0.05),但增加的程度不如常规针刺组和针刺列缺+常规针刺组,而针刺列缺+常规针刺组的效果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针刺列缺组不能有效地增加颈部前屈、后伸及左右旋转的活动度(P>0.05),而常规针刺组和针刺列缺+常规针刺组能有效地增加患者的颈部前屈、后伸及左右旋转的活动度(P<0.05),且两组治疗效果无差异性(P>0.05)。结论:针刺列缺可改善斜方肌肌张力及颈椎左右侧屈的活动度,缓解肌疲劳,从而减轻颈型颈椎病患者的疼痛,最终达到远端治疗疾病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