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按照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语言学是符号学的一种,语言是符号的集合,而语言符号则是由所指和能指联结所产生的整体。所谓所指是指概念,能指是指音响形象。二者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正是由于语言符号具有这种内在的属性,所以本篇论文把意思多,发音也不唯一的“上”看作是语言符号进行中日对照研究。在汉语语言学里把“上,下,左,右”等表示位置和方向的词称为方位词。关于方位词的研究已经成为一个很完整的体系,很多学者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其中“上”也不例外。因为“上”是方位词,所以关于“上”的研究都是从方位词的角度进行的。但是在日语语言学里没有“方位词”的说法,对“上”的研究也都是从意思,语法功能等角度单方面进行研究的。而关于“上”的中日对照研究则更是少之又少。王宇新(2004.S1)在?方位词“上”与“うえ”的用法比较?文章中,以中日方位词“上”和“うえ”为对象,具体研究了表示具体方位的“上”与“うえ”的使用方法,分析了二者的中日异同。但是它研究的仅限于日语中的“上”读成“うえ”时的情况,而日语中“上”读成“じょう”时也可以表示空间方位,这种情况没有被纳入研究的范围。除此之外,“上”不但能表示空间方位,还可以表示“时间”,“方面”等意思,这些情况都没有被列入研究的范围。所以本篇论文正是基于此种研究现状,着力弥补先行研究的不足,深入地探讨中日语言中语言符号“上”的特征和异同。但由于篇幅有限,已经成词的“上”和动词性的“上”不列入研究范围,只从“上”的语法功能角度去研究。为了能够更好的进行中日对照研究,本文以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的中日对译语料库(2001)为中心,所有的例句都来源于语料库的文章。本文首先对语料库中的语言符号“上”的使用状况进行了考察,明确了语言符号“上”在中日语言中使用的对应性和非对应性情况。在以日语为原文的情况下,译文中都带有语言符号“上”的情况比较多,也就是说中日对译中的“上”的对应性比较强,而在以汉语为原文的情况下,译文中带有语言符号“上”的情况相对比较少,用其他的词语替代或不翻译或转译的情况比较多,也就是说中日对译中“上”的非对应性比较强。然后具体分析中日语言中语言符号“上”的意思和用法。先从语源的角度对中日语言中的语言符号“上”进行了调查,得出中日语言中语言符号“上”的本义都是表示“位置在高处”的结论。然后分别从“空间”,“时间”,“方面”三个大的方面具体分析“上”的意思和用法。当“上”表示“空间”时,日语中的“上”作为名词(读成“うえ”)或接尾语(读成“じょう”),有“上方”“表面”的意思,汉语中的“上”作为接尾语有“上方”“表面”“内部”的意思。当表示“时间”时,日语中的“上”作为形式名词(读成“うえ”)或接尾语(读成“じょう”)表示“……之后”或“……之中”的意思,而汉语中的“上”作为接尾语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既表示空间场所又表示时间,另一种是接在年龄后面只表示时间,“……的时候”的意思;接在时间名词的后面,强调该时间段或时间点。当“上”表示“方面”的时候,两语言中一般都接在抽象词语的后面,表示“……的方面”。日语的“上”仍以形式名词(读成“うえ”)或接尾语(读成“じょう”)出现,汉语的“上”仍作为接尾语被使用。按照认知语言学的原型理论,语言符号“上”的原型词义是表示“位置在高处”,而“上方”“表面”“内部”的意思都是原型词义的语意扩张。认知语言学认为人类最基本的概念是空间概念,空间概念及其词语是最基本的,人类在认识了空间概念之后借用空间词语表示时间概念,所以“上”表示“时间”也是“上”的原型词义的语意扩张。随着人类的认识不断深化,物理空间概念被映射到其他的抽象概念结构中去,于是,其他本无空间内容的概念被赋予了一种空间结构,是空间概念的延伸。所以“上”接在抽象名词后面表示抽象概念“……的方面”也可以认为是从原型词义扩张形成的新的意思。本篇论文研究了中日语言中语言符号“上”的语法作用,总结了中日语言中“上”共同存在的三个语法义项,通过对照研究进一步了解了“上”的中日异同。但“上”并不是只具有这三方面的意思,由于其它的意思日语中具备而汉语里不具备,所以没有被列入研究的范围。另外因为日语中“上”接在人体名词后面表示比喻的用法非常少见,而汉语里却大量出现,很难比较,所以也没有涉及。再加上本篇论文是以中日对译语料库为中心,本身语料库就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可能含盖所有的意思,所以本篇论文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