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太仆寺旗典型草原,根据实地调查、资料记载与调查访问,选取地形地貌及原生植被类型一致的放牧地、割草地、围封地1(2002年围栏,围封后割草利用)和围封地2(1989年围栏,围封后割草利用)为研究对象,研究内蒙古典型草原在不同干扰方式下植被及土壤的变异特征,分析不同干扰方式下典型草原的演替规律,探讨我国北方半干旱典型草原适宜的利用与管理方式,为我国北方典型草原的合理利用与有效管理提供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干扰方式下典型草原总盖度的高低顺序为围封地2>割草地>围封地1>放牧地。草地产草量的高低顺序为:割草地>围封地2>围封地1>放牧地,地下生物量的高低顺序为:围封地2>围封地1>放牧地>割草地。2.放牧地植被的高度低于割草地与围封地中同种植被的值,同时放牧地禾本科植物的密度和盖度均为最低;围封地豆科植物的高度、密度与盖度明显高于放牧地与割草地,毛茛科、瑞香科等有毒有害杂草的密度明显低于放牧地与割草地。放牧草地由于连续多年重度放牧利用,群落演替为以星毛萎陵菜+冷蒿+糙隐子草为优势物种的群落,割草地由于连续多年割草利用,草地演替为以羊草+麻花头为优势物种的群落,围封地由于多年围封恢复利用,草地演替为羊草+克氏针茅+糙隐子草为优势种的群落。3.不同干扰方式下典型草原的物种数目以围封地2最大,其次是围封地1与割草地,放牧地物种数目最小。围封地群落的Margalet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eilow均匀性系数大于割草地和放牧地群落多样性指数值。就Motyka相似系数的分析结果来看,放牧地与割草地的相似系数最大(0.44),与围封样地的相似系数最小(0.41)。4.不同干扰方式典型草原土壤养分的测定结果为:全效养分及速效养分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同层比较结果围封样地高于放牧样地与割草样地。草地围封后,为土壤种子库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土壤种子库密度比较结果为:围封地2(6689.8±912.1粒/m-2)>围封地1(6468.4±1027.2粒/m-2)>割草地(5533.7±996.8粒/m-2)>放牧地(3724.3±1217.6粒/m-2)。围封地2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Sorensen相似指数最大(0.37),割草地的Sorensen指数最小(0.32)。5.采用灰色关联分析对不同干扰方式典型草原植被与土壤状况进行了分析,得出不同干扰方式典型草原的灰色关联系数的高低顺序为:围封地2(0.9252)>围封地1(0.8167)>割草地(0.7329)>放牧地(0.6941)。说明与长期重度放牧利用和连年割草利用相比,围封+割草利用的干扰方式有利于草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有效保护,但围封后应避免长期割草,防止长期割草导致草地的退化演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