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着日本文学“鬼才”之称的芥川龙之介从小就受到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中国对芥川龙之介的世界观、人生观的都有着很大的影响,从他还年幼时开始,一直持续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由于中国古典文化的影响,芥川以古代中国为舞台的作品,蕴含了对浪漫中国的幻想与无限向往;中国之游使芥川心中的构建的文本幻想被现实的丑陋所取代,在停止了对古代中国叙事的同时,产生了了解真实的中国的欲望;面对现代,他有着一种文化回归的心态。在这样的心理历程下芥川在他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小品、随笔、游记等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中国人的形象,按照芥川的创作的时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的中国人形象。第一阶段是中国游之前,依据中国古典典籍和日本民族记忆所建构的乌托邦化的、诗化的中国人形象。芥川根据中国古典创建了一系列作品,这部分作品中的中国人形象表现出了人性善良、注重亲情、具有自我、敢于与命运抗争,并且还执着追求理想,他试图以此来颠覆在此以前国木田独步、夏目簌石、谷崎润一郎等作家学者笔下描写的丑陋、懦弱、愚昧的中国人形象。第二阶段就是在芥川的中国游中见到了现实中的中国人,呈现于《中国游记》中的中国人形象,也是诗化的古代中国人形象幻灭的中国人形象。在《中国游记》中,当他一踏上中国这片土地,呈现于他眼前的尽是中国人的丑陋,这时芥川根据中国古典幻想的乌托邦化的中国人形象被不堪的现实所取代,他在停止了对古代中国叙事的同时激起了了解真实中国的欲望。他通过对长江沿岸各大城市的游览,与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接触,对中国、中国人有了更多的了解,随着了解的增多,芥川心底对中国重新又燃起希望。第三阶段的中国人形象是:中国之行夺走了芥川赖以躲避西化冲击的精神家园,却强化了他的文化回归的心态。加上大政时期广为流行的所谓“中国趣味”影响下,在古典与现实的双重影响下,这阶段芥川在爱恨交织中构建了一系列中国人形象。这部分中国人形象时而披着神秘的面纱,时而露出肮脏丑陋的脸,有在惨淡幻灭感中构建的中国人形象,也有在反战与依恋传统文化的情感下构建的中国人形象。本文运用比较文学形象学理论对芥川笔下的中国人形象进行分析,以获取芥川对自我文化思考的延伸,自我发展的文化空间的拓展。不管是诗化的、乌托邦化的中国人形象、中国游记中的中国人形象,还是后来在爱恨交织中构建的意识形态化的中国人形象,从这一系列形象的塑造历程中,可以看出芥川对中国文化的态度和认识的渐变过程,从书本走向了现实,同时这个过程是在“自我”——芥川与“他者”——中国文化的互动过程中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