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小学语文教材,历史悠久。自汉武帝之后,到清朝末年兴办学堂之前,其童子教材,多以儒家“四书”、“五经”内容为主导。到了近代,随着社会的进步,小学语文教材中对文化经典的取舍,也随政治形势的波动而几经变化。在当前全球多元文化的背景下,我们开始了对自身文化根源的深入探寻与思考。因此,笔者以小学语文教材改革为依据,以建国以来人民教育出版社在不同时期出版的,小学语文高年级教材为研究对象,先是从建国以来不同教材版本中文化经典的编排方面着手,对不同版本中文化经典的内容进行分类,并从中归纳出三大基本类型,即:诗词、寓言及成语故事和历史文化故事等选材范围。又通过对不同版本中文化经典内容数量的统计,根据其所占课文总量的比重变化图分析,得出结论显示,建国后不同版本中文化经典数量整体呈现出先上升、然后下降、再上升、保持,到最后的持续上升的态势,总体成波浪状,总结资料后从中发掘这种变化背后的社会因素。接着笔者又对小学语文教材六个版本中文化经典传承的文本进行分析,尽可能的还原六版教材中文化经典的内容,并对其在语文教材中的教育意义和社会历史意义进行探索分析。通过以上两部分的资料分析,最后从中得到关于小学语文教材中文化经典传承的启示,即:不同的文体奠定了学生的语文基本功;生动的描写陶冶了学生的语文情感;多样的内容丰富了学生的语文视野;深刻的思想启迪了学生的人生观,等四个方面,分别从语文基本素养,情感,眼界和思想等多角度对学生进行教育。他们间的相互作用,也对学生产生综合而深远的影响。借以更进一步揭示文化经典在我国文化教育中所承担的角色,加深了语文教育中的国家印象,使学生从小接触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使其在一个具有知识内涵和民族特色的环境中,成长为一名具有建设能力,热爱祖国的崭新一代。同时,这也是我们祖国保持竞争力,永久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