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 CRS)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骨质增生、相邻关节松动移位等对脊神经根造成刺激和压迫而产生与脊神经根分布区相一致的感觉、运动及反射障碍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是颈椎病中最常见的类型。神经根型颈椎病多发于5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并且近几年该病的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而且该病的发病率也逐年升高,该病的治疗时间长、容易反复发作,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中西医均有很多不同的治疗方法,并且具有一定的疗效。针灸和推拿是中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传统特色的疗法,深刺大椎是全国著名针灸大家司徒铃教授的独特经验,对于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良好的疗效,值得进一步的研究与应用。本人导师彭旭明教授是张家维教授的学术继承人,张家维教授曾师承司徒铃教授并传承了司徒铃教授的学术经验。该研究主要是从临床出发,在针灸结合推拿治疗的基础上,深刺大椎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探讨大椎穴深刺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方面的作用机理,而进一步为临床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提供依据。目的:本研究通过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进行系统的临床观察,在针灸结合推拿的基础上,综合比较常规针刺、常规针刺加刺大椎和常规针刺加深刺大椎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探讨大椎穴深刺在治疗神经根型的颈椎病方面的作用机理,并进一步为临床上在治疗神经根型的颈椎病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从广州中医药大学的第一附属医院里的康复中心(推拿科)挑选和纳入标准相符合的9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病人,随机平均分成对照组、治疗组A和治疗组B,每组各30例。三组患者均有基础针刺治疗和配合常规的按揉弹拨放松手法。对照组取穴以与症状表现部位相应的Cl-C7颈夹脊穴为主穴、风池、百劳、肩井、大杼、外关、后溪、束骨、太溪。治疗组A取穴以与症状表现部位相应的C1-C7颈夹脊穴为主穴、风池、百劳、肩井、大杼、外关、后溪、束骨、太溪,大椎深刺1.5-2寸。治疗组B取穴以与症状表现部位相应的C1-C7颈夹脊穴为主穴、风池、百劳、肩井、大杼、外关、后溪、束骨、太溪,大椎常规针刺。隔天治疗1次,一周治疗3次,2周为一个疗程,共治疗三个疗程。采用国家卫生部颁布的《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麦基尔疼痛量表-简表、20分法量表为研究中观察的量效的标准。所有得来的数据要用SPSS Statistics22软件统计后分析结果。结果:1、三组患者分组存在可比性,统计显示性别、年龄、病程的经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2、临床疗效:三种疗法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而以治疗组A常规取穴加深刺大椎治疗的有效率最高,总有效率为93.3%,高于治疗组B常规取穴加大椎常规针刺治疗的有效率83.3%和对照组常规取穴治疗的有效率80%。3、20分法量表:治疗后三组患者的20分法量表的分值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三组治疗方式均能有效地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症状。4、麦基尔疼痛量表-简表比较(MPQ):治疗后三组之间的SF-MPQ比较,治疗组A的各项参数均优于其他两组,且达到统计学意义,而治疗组B所有参数优于对照组并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大椎穴的应用对与缓解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疼痛具有良好的疗效,其中以深刺大椎的疗效更加显著。结论:在针刺和推拿结合的基础上,常规针刺、常规针刺加刺大椎和常规针刺加深刺大椎三种治疗方式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能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痛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中常规针刺加深刺大椎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并应用于临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