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三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加速发展时期,己初步具备支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诸多条件。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提高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有效缓解能源资源短缺的瓶颈制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迫切需要,是适应对外开放新形势、实现综合国力整体跃升的有效途径。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形成较为完备的服务业体系,提供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丰富产品,并成为吸纳城乡新增就业的主要渠道,也是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第三产业发展,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发展的政策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第三产业规模持续扩大,结构和质量得到改善,服务领域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扩大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当前在第三产业发展中还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地方过于看重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对发展第三产业重视不够。我国第三产业总体上供给不足,结构不合理,服务水平低,竞争力不强,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高,与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不相适应,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与经济全球化和全面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不相适应。同样,绵竹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十分突出,第二产业比重过高,特别是剑南春集团、东方汽轮机厂、龙蟒集团等几个大型工矿企业,在全市GDP和财税贡献中“一枝独秀”现象突出,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一直在低位徘徊,发展规模、层次和水平均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在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矛盾问题也逐渐凸显,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和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等传统服务业占有很高比重,而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的比重则很低,发展缓慢,己对全市第三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造成消极影响。经历过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后,绵竹工业遭受重创,东方汽轮机厂外迁至德阳旌阳区,绵竹沿山工矿企业仍未全面恢复,剑南春生产能力恢复仍需不短时日。如此形势之下,绵竹第三产业的发展迎来了难得的机遇和崭新的平台,第三产业的恢复和提升被列为了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全国人民尤其是江苏人民对绵竹的大力援建之后,绵竹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基础硬件设施相比震前提升20年以上,加之绵竹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以及即将迎来的交通区位全面变化,不难预见,绵竹第三产业将在国民经济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十二五”期间,绵竹第三产业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为导向,拓宽领域、增强功能、优化结构,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民生性服务业城乡均衡发展,促进服务业与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业互动、融合、协调发展,努力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进一步发挥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作用。具体发展目标是:力争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保持在25%以上,到201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3%。生态休闲度假、特色文化旅游等旅游业蓬勃发展,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等生产性第三产业初具规模,商贸流通、房地产、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等民生性第三产业全面提升,加快发展农村第三产业。通过构建人文商业、旅游商业、生态商业、宜居商业,将绵竹市建成成都都市圈、大德阳区域商贸次中心级城市,形成特色鲜明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绵竹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必须因地制宜,深刻把握其内在脉络,扬长避短,在发展战略上:一是产业联动战略,依托绵竹市优势资源,年画产业和食品饮料加工等产业,大力发展适合城市需求的商品市场,以市场化推动产业化,形成产业共赢发展的良好局面。二是科技引领战略,创新发展商业模式,加强商业网点的信息化建设,鼓励发展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等现代化商业经营模式,并依托电子商务、物联网等现代流通技术,促进商业由传统型向现代型、区域化发展。三是生态发展战略,绵竹市商业发展应与城市生态建设并重,依托低碳、生态新理念,构建宜居商业环境,促进城市繁华、商业繁荣发展。四是品牌培育战略,注重城市商业品牌培育,塑造城市商业新标杆。依托绵竹市特色商业资源,打造城市优势商业品牌,增强城市商贸区域竞争力,以品牌化促进特色商贸发展。在世界发达国家,尤其是欧美等地区,第三产业已经成为了经济社会“大蛋糕”中最大的一块,规模最大、层次最高、增长最快,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新的增长点和国际竞争新的“制高点”。但在我国,尤其是绵竹所在的西部地区,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从业人数虽多,但科技含量低、资金密度低,在整个产业链条和利益分配格局中始终处在劣势,成为我国经济继续保持高位运行的“瓶颈”制约。而绵竹市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在全国,乃至全省仍处于靠后位置。因此研究绵竹市第三产业发展思路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本文正是基于当前全国、省内的发展背景和绵竹的具体实际情况,研究了绵竹市第三产业的发展现状、发展环境、优势、劣势、制约因素等问题,并在与周边县市、省内发达地区进行充分比较后,提出了绵竹发展第三产业的具体对策、建议和重点领域。在论文的构思和写作期间,笔者查阅了国内一些学者关于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方面的著作,参考了一些外省市在第三产业发展方面的经验做法,并结合四川省情和绵竹的具体实践,将其融入到绵竹发展第三产业的思考和布局中,以期对绵竹第三产业提出独到的见解。全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包括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的思路和方法、论文的创新与不足。第二部分是相关理论和研究综述,包括文献综述、第三产业的基本内涵及分类以及该题目国内的研究现状,笔者期望从中探索出与绵竹第三产业发展实践相适宜,对绵竹第三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提升有益的科学理论和方法论工具。第三部分是对于绵竹经济概况与城市竞争力的分析比较,包括对绵竹市整体经济全貌的论述,同时将绵竹与德阳市其他县市、与四川省十强县进行比较,以准确地对绵竹第三产业进行判断定位。第四部分是绵竹市第三产业发展SWOT分析,包括绵竹第三产业发展的现状、优势、劣势、机遇、挑战等内容。第五部分是加快绵竹第三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首先论述了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对绵竹的积极影响,然后从绵竹实际出发,给出了绵竹第三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包括优化服务业整体布局,发展面向生产的服务业,面向民生的服务业,面向农村的服务业;提出了加快发展的8个重点行业领域,旅游业、现代物流业、文化产业、金融业、现代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商贸流通业、旅游业、服务外包产业、文化服务业;提出了几项重点工作,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着力培育重点企业、实施服务业品牌战略、鼓励服务业技术创新;并在支持政策上,在放宽市场准入、落实税收优惠、保障要素供给、加大财政投入、拓宽融资渠道等方面提出了建议。本文对绵竹第三产业的研究采取将单项指标和综合指标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不仅仅对绵竹第三产业进行单项研究,而是在全面分析绵竹地区整体经济情况的前提下对第三产业发展进行探索,使论文具有充分的实践支撑。同时,通过分别对绵竹第三产业的各方面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绵竹第三产业的对策和建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际操作意义。同时在研究内容上加入了城市竞争力比较分析、与周边县市区、与四川省十强县比较分析等内容,并充分考虑了“5.12”特大地震对绵竹产业经济的影响,灾后重建对绵竹产业经济的积极推动作用等,重返四川省十强县一直是绵竹市近年来的奋斗目标,该部分分析具有很强的政策性。由于笔者理论水平所限,本文主要对绵竹第三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具体思考,理论视野、思路窄了一些,理论深度不够,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