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冲突话语是生活中一种普遍的、不可回避的语言现象。作为话语冲突的一个分支,亲子冲突话语已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关注。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亲子冲突话语,如认知语言学、心理学、语用学等。然而,以往的研究大多关注同一文化背景下的冲突话语,而不同文化背景下话语冲突的对比研究却相对较少。本研究旨在对亲子冲突性话语的生成机制、语言表现形式以及特点进行分析。本研究以中美家庭情景剧《家有儿女》和《摩登家庭》中亲子冲突话语为语料,以第二章中冲突话语的定义为标准,通过转录,根据冲突的激烈程度、话轮的长度以及冲突是否包含开始、激化、结束三个阶段,各选取了50例亲子冲突话语作为语料,以言语适应论、和谐取向、会话分析为理论框架,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语料进行分析。研究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1)《家有儿女》和《摩登家庭》中亲子冲突性话语的生成机制是什么?(2)《家有儿女》和《摩登家庭》中亲子冲突性话语各个话步的语言表现形式有哪些?中美两部剧之间有何异同?(3)《家有儿女》和《摩登家庭》中亲子冲突性话语的特点是什么?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本文得到以下结果:(1)中美亲子冲突话语的生成机制是:父母与子女因为双方身份地位以及交际意图的不同,出现父母与子女一方趋异另一方趋同,或是双方趋异于对方而导致冲突产生;(2)中美亲子冲突话语的语言表现形式:开始阶段:表态性陈述---否定性表态,指令---拒绝,煽动性发问---对抗性回答。煽动性发问---对抗性回答是中美亲子冲突中使用最频繁的模式,细微的区别在于指令---拒绝在中国家庭所占比重较大,而美国家庭则更倾向于间接的语言表达形式;冲突的激化阶段:争论式(解释、表达观点、反问式、正面冲突)和非顺从式是中美亲子冲突话语的主要模式,不同点在于反问式在中国亲子冲突话语中的使用频率高;结束阶段:屈服顺从、妥协让步、第三方介入、退出、转换话题、客观环境终止。退出、第三方介入是中美亲子冲突话语的主要表现形式,不同点在于屈服顺从在中国家庭的频率较高,而美国家庭中使用妥协让步的频率明显高于中国;(3)中美亲子冲突话语除了具备冲突话语的基本特点(分歧性、干预性、负面性),还有以下特点:在孩子的青春期里,母亲与子女的冲突明显多于父亲与子女的冲突;亲子冲突还具有不可避免、持久、复杂等语言特点。本研究既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亲子话语冲突的研究,同时也对研究中西文化差异具有一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