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9月,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正式更换为《道德与法治》,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开启。在刻板印象中,学生在本学科课堂的参与和活跃程度不高。面对教材内容的更新和初中阶段的学生特质,为践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育理念,结合本学科课堂现状的不足,本文倡导师生应致力于构建积极课堂环境。首先,本课程的教学理念中明确提出核心是“指引青少年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而教师与学生主要的相处就在课堂.所以,应该从课堂上开始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对自己、他人和班级负责,进而将课堂体验拓展到课堂外的生活。其次,进入青春期的初中学生自我意识增强,独立思维、批判精神和创造思维迅速发展,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初中阶段专门的德育课程,督促和指引学生思想品德发展是学科的根本目的,也是本课程课堂教学的根本立足点。初中阶段的青少年最渴望自由,他们的思想品德工作充满挑战,但对三观尚未形成的他们做思想品德教育又具有巨大价值。因此,作为一线阵地的道德与法治教师,面对新教材新情景,需要探究如何构建积极课堂环境以便开展有效的德育教学。梳理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和文献后,得出了一般学科积极课堂环境的主要特质,进而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向初一和初三年级师生展开了相关问卷调查和访谈,总结出对本学科师生所期望的积极课堂环境的主要特征,围绕民主氛围、教室布置、师生关系、高效纪律、课前预设、课堂生成、学生参与程度和小组合作八个维度设计了师生调查问卷。结合调查结果和文献研究,师生期望初中道德与法治积极课堂环境有民主的课堂氛围、良好的师生关系、引人入胜的情景预设、师生共同的生成这四方面特征,因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为具体课堂上的民主氛围提供情感保障。因此,本文结合在一线实践中收集的十几个优秀课堂案例,从课前的情景预设、课堂的师生生成、课后营造良好师生关系三方面作分析归纳,为初中道德与法治积极课堂环境的构建策略积累了一线经验,也期望对今后的进一步探究提供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