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行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绩,但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资源以及环境代价。一方面,随着中国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社会消费结构的明显升级,我国对于能源、金属及水等各类自然资源的刚性需求呈现出快速上涨的趋势。而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和改革开放以来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导致中国工业行业在加工、冶炼以及生产过程中不但消耗了大量的能源资源,而且还带来了严重的大气、水和土壤污染问题。在此背景下,转变发展模式,提升工业行业的环境技术效率水平是在资源及环境双重困境下,实现中国工业行业可持续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本论文以工业环境技术效率为出发点,分别从工业行业与区域视角出发,试图回答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如何在考虑技术异质性特征的基础上合理、准确地评估中国工业环境技术效率,测算工业污染物减排空间以及减排成本?在之前的工业大发展过程中,我国工业行业在绿色生产水平方面究竟存在哪些“优势”及“不足”?我国当前工业行业环境技术效率现状究竟如何?以及未来如何在破除环境约束的困局下提升工业环境技术效率,进而推动中国工业的可持续绿色发展?为此,本论文首先基于共同前沿理论、采用SBM-DEA与全域Malmquist指数分析方法、Dagum基尼系数分析方法,在考察行业异质性的基础上,从产业层面对工业环境技术效率、驱动力因素、行业规模报酬以及差异性特征进行测算分析。其次在区域层面,考虑到不同城市间的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及技术水平存在显著差异,通过构建多层级共同前沿参数法评估模型并结合bootstrap自抽样方法,测算了中国城市及各区域的工业环境技术效率及其分解效率的动态变化趋势、敛散性特征。同时基于多层级共同前沿评估分析框架,探究了城市工业环境技术非效率的来源,测算了相应的减排潜力,明确了效率提升及工业污染物减排的路径及策略,并进一步对比探究了不同生产前沿下工业污染物的边际减排成本差异。最后,基于空间计量Tobit模型,考察了影响中国工业环境技术效率的主要因素,从而为各地区的区域政策以及工业行业政策的制定、实施、调整与完善提供参考和借鉴。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2003-2016年间,中国产业层面的工业环境技术效率在样本区间内呈现出增长趋势,且技术进步是其效率提升的最主要驱动力。其中装备及高科技制造业增长幅度最高,而能源生产业变化增长幅度最小,并且不同类型行业的环境技术效率驱动力存在差异性特征。其次针对行业规模报酬情况,2016年,通用与专用设备制造业处于规模报酬递增的阶段;而重工业中和能源制造产业中,大部分细分行业均处于规模报酬递减的阶段;而属于轻工业细分行业的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家具制造业与烟草制造业则处于规模报酬不变的阶段,而通过对产业规模进行调整,可以进一步使行业生产规模满足绿色发展的要求。与此同时,在样本期间内,中国工业环境技术效率差异水平不断上升,且其主要来源为类型行业之间的差异。最后,在行业层面,中国工业整体及其各类型行业在样本区间内均呈现出发散状态,但均存在条件β收敛,表明中国工业行业各细分行业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朝着稳态水平发展。(2)区域层面,在样本区间内,83%的样本城市其工业环境技术效率均出现提升,其中累计效率提升比超过2倍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中西部,表明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城市之间在工业绿色生产方面的差距在不断缩小。从全国层面看,城市工业环境技术效率及其分解效率均表现出先收敛后发散的U型趋势,且在样本区间内支持σ收敛假说。对于不同类型城市差距,非资源型城市平均工业环境技术效率在样本区间内均大于资源型城市,主要原因之一是资源型城市的结构效率显著低于非资源型城市。其次,各城市工业环境技术效率之间还存在显著的梯度性发展特征,即在样本区间内平均工业环境技术效率均呈现出东部地区最高,其次为中、西部地区的情况。而对于管理效率的差异,则进一步体现出东部地区在市场化改革以及加强环境规制方面做出了更多的努力,其投入资源得到了更加合理的配置。(3)在样本区间内,中国城市工业环境技术非效率水平整体呈现先增加后减小、整体下降的趋势,且结构非效率、技术非效率以及管理非效率成为阻碍城市工业绿色生产力提升的主要原因。我国当前工业SO2排放存依然在较大潜力,至2016年约为1800千吨,而通过采取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市场化改革以及加强环境规制等措施,可分别减少中国大陆当前工业SO2排放量的2.6%,5.1%以及10.8%。对工业污染物边际减排成本来说,在共同前沿下,中国平均SO2影子价格在样本区间内呈现增长的趋势,且非资源型城市其平均工业SO2影子价格高于资源型城市平均工业SO2影子价格。除以此外,各前沿下的平均工业SO2影子价格呈现出共同前沿大于资源前沿,资源前沿又大于区域前沿的特征,这反映出以更有效的生产前沿作为目标来进行生产,就必须牺牲相对更多的经济产出以减少额外的工业污染物排放量,同时也表明采取调整产业结构的减排策略,其机会成本及难度最高。最后,根据减排成本曲线,进一步发现当前中国大部分城市工业SO2排放强度小于减排成本曲线的排放强度临界值,说明在当前技术水平下中国绝大部分工业随着SO2排放强度的下降,其对应的边际减排成本也会逐渐增加。(4)空间相关性结果分析表明,中国城市工业绿色生产水平呈现出显著的空间相关性特征,且分布呈现出“高-高”与“低-低”特征。基于空间受限Tobit模型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城市工业环境技术非效率与环境规制水平、对外开放水平、市场化程度、金融发展水平以及城市工业行业盈利能力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与政府管控、资源依赖程度则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最后,城市工业环境技术非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之前呈现出显著的倒“U”型关系,这充分反映出了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与工业绿色生产之间符合环境库兹列兹假说。以上实证结果在不同权重矩阵以及回归模型条件下均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