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作为我国农村金融的核心纽带,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在服务“三农”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农村金融市场还处于不发达阶段,信贷业务仍然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最主要的业务,信贷风险则是其经营管理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包括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合规风险等多个层而的内容。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等各方面原因的客观存在,目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主要表现为操作风险。一方面,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自身存在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历史包袱较重、资本实力较弱、整体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目前粗放的管理模式和低效的风险控制手段难以适应经济快速发展需要:另一方面,随着国家放宽了农村金融市场的准入门槛,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近年来不断加大县域网点建设力度,对以县域经济上体作为主要目标客户群体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造成巨大冲击,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河东农村合作银行同样面临类似的难题,作为‘家县域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虽然通过多年不懈发展,已成为临沂市河东区“支农、惠农”、促进当地金融发展的一主力军。但随着当地金融机构的逐步增多,市场竞争状况日趋激烈,长期以来积聚的资本实力较弱、不良资产占比较高、人才“断层”、内部管理水平欠缺等弊端逐步显现,市场份额逐步被各金融机构“蚕食”,未来面临的发展空间逐步压缩,积聚的信贷风险也目益成为制约发展的一大瓶颈。本文以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论为基础,在归纳总结国内外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理论基础上,比较了其他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模式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现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模式的差异,通过文献研究法、调查分析法、个案研究法等方法,深入剖析目前河东农村合作银行在信贷风险管理方面面临的困境,并立足实际,探讨加强和完善该行信贷风险控制的手段和措施。通过对信贷风险管理理论进行梳理,发现目前大多从产品、客户的维度规划设计各种数量模型,应用数量统计手段对风险进行识别、计量和控制,研究正逐步向微观化、数理化方向转移,现有理论难以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发展提出有效的改善意见。有鉴于此,笔者根据十几年的基层银行工作经验,结合河东农村合作银行发展现状,从防范银行内部操作风险的角度,在客户选择、制度构建、业务流程、岗位设置、风险控制措施、考核制度等方面,尝试建立一套贴近实际、操作性强、相对完善和有效的风险控制流程,为完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风险管理手段、促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