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海湾扇贝产业结构、特征和绩效研究是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十二五”期间的重要研究任务之一。本研究一方面要从产业层面对我国海湾扇贝产业历史与现状、产业结构特征、产业组织状况、产业链关联模式、产业绩效等有所把握,另一方面要从企业层面洞悉产业链关键环节生产者的行为特征、投入-产出关系等内容。通过从不同层面对该产业进行刻画与分析,以期能够帮助呈现海湾扇贝产业中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从而为政府部门、从业人员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做出决策提供参考。本研究通过网络搜索、实地调研、走访相关部门和有关组织、咨询业内专家等途径获取各项资料,把海湾扇贝产业纳入产业链、价值链等分析框架,综合运用产业组织的SCP分析范式、博弈论分析法、价值链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对产业几个主要环节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既填补了我国在海湾扇贝产业研究领域的空白,也对以上理论进行了拓展性创新。本研究的逻辑顺序是:首先对海湾扇贝产业的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进行梳理;然后通过产业结构拆分为几个关键环节分别研究;继而分析不同环节间关联模式和产业链运行机理;再通过“微观”和“中观”视角分别评估个体企业和整体产业绩效;最后总结了产业中暴露或隐藏的重要问题并提出对待或破解之道。文章先后解决了“是什么”、“为什么”、“好不好”、“评判标准”和“如何应对”等一系列问题。本研究的基本结论包括:(1)以往推动我国海湾扇贝产业快速发展的三种动力是:市场需求、政府干预和科技进步;(2)育苗产出不稳定,养殖大规模死亡事件时有发生,精深加工能力不强,销售市场发育滞后是困扰产业发展的阻力;(3)传统型产业链在我国海湾扇贝产业链中占据主要地位,产业链环节内部表现为链接紧密、激励得当、效率高、组织力强等特点,产业链环节之间则表现出联系松散、不稳定、效率低、组织力差的特点;(4)处于市场交易下的传统型海湾扇贝产业链中越靠近下游企业利润水平越低,利润水平与从业风险大致呈反比关系;(5)出苗数量、生态和市场容量、研发与创新能力和市场满意度分别决定了产业不同环节的绩效。本文总结了产业要健康、可持续发展需着重解决以下问题:(1)将产量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2)改善管理机制中所存在的缺陷;(3)稳定育苗产量、降低从业风险;(4)确定科学容量并降低养殖业的负外部性;(5)提高加工产品的附加值;(6)改变销售市场发育滞后的状况;(7)促使产业从传统型产业链向现代型产业链转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的对策和建议涉及三大方面,它们是(1)转变发展模式,推动产业升级;(2)创新产业管理模式;和(3)加快科学技术攻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