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的“金門”,其地域範圍包含金門、烈嶼、大嶝、小嶝等四島,及其周遭的小島和海域。而“近世”係指“宋元明清”時期,也稻為“近古”,但近年來中文史學界亦流行以“近世”指稻明清時期。“地域社會”一詞係採用學者施添福的定義:“以一定的空間範圍為基礎,建立和維繫人群關係的社會”,或所謂“土親”社會。而建立“土親”社會的前提之一,是要有“一定範圍的地表空間作為互動、認同的基礎”。金門雖僅為中國遏陲島嶼,但明清二代皆被王朝做為海防重鎮,鄭成功以金門做為主要的抗清基地,也自金門出發,完成驅荷復台的大業。明代金門在科舉的表現極為出色,清代則武將輩出。晚明,西人東來,金門也是中西交往較早接觸的地區之一。明清時期,金門乃是移民往台澎的中繼站,也有大量的僑民移往海外,成為著名的“僑鄉”,“在中國沿海眾多島嶼中,很少有一座島嶼經歷過像金門這般特殊的歷史命運。”鑑於一般史志類的典籍,有關金門歷史記載之不足,本文之研究,除一般之歷史文獻外,更藉由田野調查,深入民間借閱金門各姓氏的族譜,並採集碑刻、民間文書、傳說故事等等,以進行近世金門地域社会發展與變遥之研究,對於充實金門歷史研究,盡一綿薄之力。各章節大要如下:第一章探討金門地域意識的形塑,及影響金門歷史發展的主要因素為何?歸納為二項,一為金門的航海交通地位,一為金門的海防地位。第二章研究明代金門社會發展與變遷,首先說明明代的戶籍制度,及明洪武時期為防倭寇,在金門所從事的各項軍事建設,其次探討明代倭寇為害金門的情況及其影響。明代中末葉,金門飽受倭寇、海盜的騷擾,導致社會動蕩,但同時期卻是金門科舉成績最亮眼,宗族組織積極發展的時期,本章第三節即探討此時期金門社會發展之轉型及原因。第三章探討清代金門社會發展與變遥,明末清初,金門成為反清復明的根據地,本章第一節先探討明鄭在金門的作為。清康熙二年(工663),清荷聯軍占領金門,金門被迫遷界而成為荒島,本章第二、三節即探究金門遷界之歷史及其對金門社會發展的影響,最後並整理沿海各省遷界時,時人描述有關遥界的詩文,有助於對遷界歷史有更深刻的了解。第四章探究近世金門社會經濟發展與變遷,歷史研究應關心常民的生活,本章就長時段來觀察金門農業、漁業和鹽業等產業的發展與變遷,並就金門媽祖廟的興建來探究金門海洋發展的歷史,主要是航海貿易方面。第五章探討金門的宗族發展與宗族文化,金門有許多單姓村,宗族是最主要的社會組織和文化特徵,本章首先說明金門宗族形成的原因,其次探究宗族修族譜和建宗祠祭祖的歷史發展,並探討村族間的糾紛和聯結的情況。最後分析金門人口外移和僑鄉社會的形成概況。回顧歷史,展望未來,金門諸島,地小土瘠,天然資源缺乏,宋元以來,因地緣位置重要,在海防上,曾扮演重要的角色,島民依海為生,漁鹽與航海貿易曾是重要的生業,或移民海外,海洋與島民的生活息息相關。海洋是阻隔,也是溝通的網路,海島的子民應以更開放的胸襟,秉持克勤克儉,不畏環境的艱難,積極面向海洋,創造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