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的中医证型与免疫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为化疗后骨髓抑制期的中医证型提供客观依据,指导临床实践。方法:回顾性调查了125例急性髓系白血病骨髓抑制期的患者病例,按照中医相关诊断标准,分为以下四型:心脾两虚证、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进行统计分析,比较急性髓系白血病骨髓抑制期中医证型与免疫相关因素:外周血细胞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免疫球蛋白、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之间的关系。结果:1.125例急性髓系白血病骨髓抑制期中,心脾两虚证占全部病例的32.00%,脾肾阳虚证占26.40%,气阴两虚证占22.40%,肝肾阴虚证占19.20%。2.不同中医证型间血红蛋白含量总体均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作两两比较后,肝肾阴虚证组高于气阴两虚证组,脾肾阳虚证组高于气阴两虚证组;心脾两虚证高于气阴两虚证组。不同中医证型间淋巴细胞计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之间总体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在气阴两虚证组中降低最明显。这三项指标进行组间两两比较后,肝肾阴虚证组中性粒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均高于气阴两虚证组;脾肾阳虚证组三项指标均高于气阴两虚证组;心脾两虚证组三项指标均高于气阴两虚证组。3.在骨髓抑制期中医证型间的免疫球蛋白、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不同中医证型与骨髓抑制时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以气阴两虚证的骨髓抑制时间最长。结论:1.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中医证型的分布以心脾两虚证最多,肝肾阴虚证最少。2.不同中医证型间血红蛋白含量总体均数水平,依次:肝肾阴虚证组>心脾两虚证组>脾肾阳虚证组>气阴两虚证组,其中以气阴两虚证组降低最明显;然后对不同中医证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进行组间两两比较后,发现气阴两虚证较心脾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更容易发生感染、贫血、出血。3.不同中医证型的骨髓抑制时间不同,以气阴两虚证最长,脾肾阳虚证最短,骨髓抑制时间影响下一周期的化疗时间,进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4.不同中医证型间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可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依据,为中医证型间的相互鉴别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