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历了20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以后,和谐发展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主题。其中,教育和经济的协调发展是我国整体和谐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旨在分析我国教育和经济增长之间互动关系的历史和现状,探讨我国教育与经济增长互动的类型和机理,并提出实现我国教育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对策和建议。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既涉及到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也涉及到它们之间的结构关系,而贯穿它们数量和结构关系的是制度在起主要作用。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的互动源于投入和产出、生产与分配、供给与需求的关系。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作用与反作用的地位不是凝固不变的,两者之间是“双向”的互动关系。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这种互动的含义可以理解为:一方面,经济增长决定教育投资,经济增长的速度、规模、质量和方式决定国民收入的分配,从而决定教育投资的水平和方向;另一方面,教育投资也同样影响经济增长,教育投资的水平和结果决定人力资本积累的水平和质量,从而决定经济增长的动力和可持续程度。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单是决定和被决定的关系,而是“双向决定”的关系,并且这种“双向决定”的关系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是处在不断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之中的。文章将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概括为四种类型,即良性互动、恶性互动和其他两种常规类型。其中,良性互动是指较为公平、合理的教育投资规模和结构带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改善教育投资状况,两者相互促进、相互推动;恶性互动是指平均主义的低水平教育投资导致经济的低增长,而经济的低增长反过来又引起教育投资的低水平、教育投资的低贡献;或者是经济增长以过大的教育投资差距、教育机会的严重不公平为代价,而过大的教育投资差距、教育机会的严重不公平反过来又制约甚至阻碍经济增长。要实现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良性互动,就必须满足特定的制度体制条件、经济结构条件和政府政策条件。在上述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文章利用1952—2004年间的统计数据,检验了我国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序列的平稳性以及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短期因果关系。结果表明,滞后3期的教育投资是GDP增长的原因,GDP增长也是教育投资增长的原因。而对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长期协整关系的实证研究表明,我国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某种协同互动的均衡关系,我国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弹性为0.91,即教育投资每增长1%,经济增长就提高0.91%。经济转型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特殊现象。文章对我国改革开放以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不同的经济体制时期内我国经济增长与教育投资互动的历史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转型前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的互动是一种片面追求重化工业的资源消耗型经济增长方式和投资主体单一、投资决策高度集中、投资分配行政化、平均主义低水平的教育投资体制并存的计划强制性僵化模式。经济转型后,我国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和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有较好的改善效应,而经济增长对扩大教育投资规模,改善教育投资体制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由于区域经济增长的不平衡以及收入分配上固有的“城市偏好性”,转型期内城乡教育投资差距和地区教育投资差距在拉大,而且,教育投资对不同地区的经济增长效应存在一定差异,教育投资的经济效应尚未得到完全发挥。针对转型期我国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的某些恶性互动形式,文章提出了重构经济增长与教育投资良性互动机制的对策建议。从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作用而言,必须逐步完善有利于推动经济增长的教育投资体制和机制。具体措施包括正确树立教育投资基本观念、有效确定我国教育投资合理水平、完善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投入的教育投资体制、优化政府投资结构、实现教育投资立法等方面;从经济增长对教育投资的影响和作用的角度而言,必须构建有利于改善教育投资状况的经济增长方式。具体措施包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消除经济增长与教育投资良性互动的结构障碍、优化人力资本配置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