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极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甘肃省位于新构造活动强烈的青藏活动块体的东北缘,是我国大陆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区之一。历史地震资料统计表明,我国90%以上的地震发生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85%以上在农村地区。因此,广大农村是遭受地震破坏的重灾区,也是防震减灾的重要区域之一。农村地区地震灾害的严重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与城市相比,农村分布区域大,遭受震灾机率相对较大;二是复杂的地形地貌、薄弱的基础设施,使农村抵御地震灾害能力明显地表现出其脆弱性;加之医疗救护、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薄弱,使得震后应急救灾更为困难。因此,做好农村的防震减灾工作,改善农村住房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最大程度地降低地震灾害损失,不仅具有十分重要而紧迫的现实意义,而且也是建设和谐发展的、具有抵御各类自然灾害能力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本文以陇东南农村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大量文献、研究报告,并结合陇东南震区实地考察,归纳总结了陇东南农村地区的现状,特点以及面临的地震风险,对农村地区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进行了分析;结合发生在甘肃东南部的1879年武都南8级地震、1718年通渭7级地震、2008汶川8.0级地震以及2013年岷县漳县6.6级地震等震例,从农村民房震害、地震次生灾害等方面入手,分析了甘肃农村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从地震本身因素、农村社会经济因素、农村自然环境因素三个方面,分析了陇东南农村的地震成灾机制;根据我省农村现状及特点,结合我国“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防震减灾工作方针,从震前防御、震时的应急措施和震后恢复重建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综合防震减灾对策,以期能对甘肃农村的防震减灾工作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