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常见的功能性肠病。一些食物可诱发IBS特别是腹泻型IBS(IBD-D)的症状,但机理尚不清楚。食物不耐受指特定的食物或食物成分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包括过敏反应、酶缺乏的不良反应、药理副作用以及一些其他未确定的作用。人体的免疫系统对进入体内的某种或多种食物产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G抗体,IgG抗体与食物抗原形成免疫复合物,造成机体损害。有研究提示,通过对血清食物特异性IgG抗体的检测,可以反映IBS患者的食物不耐受的种类。但相关研究较少,且结果不尽一致。我们研究IBS-D患者血清中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旨在探讨其与IBS-D的可能关系。抗体的产生与抗原刺激和递呈等密切相关,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是肠粘膜重要的抗原递呈细胞,激活体内初始型免疫反应,既可以对肠道有害抗原产生免疫激活,又可以对无害抗原产生免疫耐受,是启动、调控并维持肠粘膜免疫应答的重要环节。IBS患者肠道DC是否异常未见相关研究报道。我们对IBS-D患者大肠粘膜DC细胞进行研究,旨在了解其是否存在异常,以及可能在IBS-D的作用,为IBS-D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线索。[材料与方法]1、选取IBS-D患者72例(男45例,女27例,年龄38.8±12.7岁,符合FGIDs罗马Ⅲ诊断标准)和健康对照组135例(男80例,女55例,年龄45.6±8.4岁)。空腹抽静脉血2ml,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血清进行14种常见食物特异性IgG抗体进行检测,包括牛肉、鸡肉、鳕鱼、玉米、螃蟹、鸡蛋、蘑菇、牛奶、猪肉、大米、虾、大豆、西红柿、小麦。分别计算IBS-D组及健康对照组血清中各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的阳性率,比较统计学差异;选择两组间血清食物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有明显差异的食物作为研究对象,对其IgG抗体半定量滴度与IBS-D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计算IBS-D组与健康对照组血清中对一种以上食物的抗体阳性率即总阳性率,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分别计算两组血清中具有一种、2种及3种以上食物的IgG抗体阳性率,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2、选取IBS-D患者20例(男16例,女4例,平均年龄37.8±4.7岁,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及健康对照组20例(男17例,女3例,平均年龄40.2±6.3岁)。在电子结肠镜下取回盲部及乙状结肠粘膜标本各2-3块,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CD11c标记。低倍镜(×100)下观察大肠粘膜DC的分布,高倍镜(×400)下结合形态学观察对DC进行计数。每张切片随机取10个不重叠的400倍视野,对每个视野中DC数目及细胞总数进行计数,取平均数,通过公式得到每DC数目‰。DC数目‰=DC总数/细胞总数×1000‰,结果采用中位数(四分位间距)‰表示。比较IBS-D组与健康对照组在回盲部及乙状结肠部粘膜DC数目的差异。以上结果采用CHISS软件,用卡方,双向有序且属性不同的资料或秩和检验的方法进行分析,P<0.05认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IBS-D组血清中针对鸡蛋的IgG抗体阳性率是48.6%,对照组是25.2%,IBS-D组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07),对其他13种食物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血清中针对鸡蛋的IgG抗体的半定量滴度与IBS-D症状严重程度无相关性(P>0.05);IBS-D组血清中具有3种以上食物的IgG抗体的阳性率为34.7%,对照组是20.7%,二者有差异(P=0.0281)。大肠粘膜DC主要分布于粘膜固有层及粘膜下层。正常对照组回盲部DC数目为0.8(0.4)‰,IBS-D组为3(1.3)‰,IBS-D组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P=0.000)。正常对照组乙状结肠粘膜DC数目为0.5(0.2)‰,IBS-组为0.8(0.4)‰,IBS-D组明显多于正常对照(P=0.001)。正常对照组及IBS-D组回盲部粘膜DC数目均明显多于乙状结肠(P=0.001,P=0.000)。[结论]IBS-D组血清中针对鸡蛋的IgG抗体阳性率以及具有3种以上食物的IgG抗体阳性率均升高,提示IBS-D可能与某些食物不耐受有关。IBS-D回盲部及乙状结肠粘膜的DC数目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提示DC可能在IBS-D的发病机制中起有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