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氨氮废水含有较高浓度的氨氮和较低浓度的有机碳源,采用传统的生物硝化-反硝化工艺处理此类废水时,能耗高且脱氮效率低。而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艺在硝化过程中抑制了亚硝酸盐氧化菌(NOB)的活性,使大部分氨氮(NH4+-N)经氨氧化菌(AOB)转化为了亚硝氮(NO2--N),在反硝化过程中主要以NO2--N为电子受体,因此可以节省25%的供氧量和40%的有机碳源,同时减少63%的污泥产量。本文利用具有较高底物浓度梯度的序批式反应器(SBR)活性污泥工艺,采用双泥系统驯化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开展短程硝化-反硝化性能研究。通过分析溶解氧(DO)、游离氨(FA)和游离亚硝酸(FNA)对硝化细菌活性和氧化亚氮(N2O)释放的影响,进一步解析实现高负荷高效稳定亚硝化的途径。同时,考察复杂碳源和FNA对基于NO2--N反硝化性能和N2O产生及释放的影响,以期实现高负荷高效稳定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同时减少N2O的释放。主要结论如下:(1)高效短程硝化和N2O释放研究中,实现稳定亚硝化的主要因素为DO、FA和FNA对硝化细菌的联合作用。FA对N2O的释放无明显影响,N2O的释放因子为0.22%-0.65%,而FNA对N2O影响较大,N2O的释放因子为0.29%-1.10%。高氨氮废水驯化出的微生物种群中,Nitrosomonas为主要的AOB。(2)基于亚硝酸盐的反硝化和N2O释放研究中,反硝化速率和N2O的产生同时受碳源和FNA的影响。以复杂碳源(蛋白胨和淀粉)为电子供体时,FNA对反硝化性能影响较小。反硝化菌种类较多,在以乙酸钠、丙酸钠、蛋白胨和淀粉为碳源驯化的微生物种群中均检测到Thauera,所占比例分别为19.8%、19.0%、2.6%和10.7%。(3)短程硝化-反硝化双泥系统处理高氨氮废水研究中,在进水NH4+-N浓度1172.74±3.49 mg/L、蛋白胨和淀粉1:1为混合碳源,COD/N比2:1的条件下实现了稳定运行。反硝化过程中N2O最大释放量为0.078 mg N/L,短程硝化过程中N2O的释放因子为0.88%。(4)反硝化过程中,淀粉和蛋白胨的代谢途径和驯化的微生物种群结构不同,由此影响反硝化和N2O的释放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