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燃煤烟气中SO3生成对电厂安全运行及环境带来严重危害。SCR催化剂表面SO2氧化是SO3生成的主要途径之一,而目前电厂中SO3生成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本文首先针对钒钛系催化剂中V、W及其相互作用对催化剂表面SO2氧化的影响进行研究并揭示其表面SO3生成机理。随后研究了Ce和P添加改性对V2O5-WO3/TiO2上SO2氧化的影响,为电厂中SO3生成控制提供理论基础。主要内容如下:对于V2O5/TiO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976072):燃煤烟气SO3生成机理与控制方法基础研究,2019.01-2022.1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燃煤烟气中SO3生成对电厂安全运行及环境带来严重危害。SCR催化剂表面SO2氧化是SO3生成的主要途径之一,而目前电厂中SO3生成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本文首先针对钒钛系催化剂中V、W及其相互作用对催化剂表面SO2氧化的影响进行研究并揭示其表面SO3生成机理。随后研究了Ce和P添加改性对V2O5-WO3/TiO2上SO2氧化的影响,为电厂中SO3生成控制提供理论基础。主要内容如下:对于V2O5/TiO2和WO3/TiO2,其表面SO2氧化率随反应温度升高而增加,随SO2浓度增加而降低;O2并没有直接参与SO2氧化;SO2氧化率随V和W负载量增加而增加,V2O5相比于WO3更易氧化SO2。活性组分V和四面体WOx的增加使得催化剂上SO2的吸附和表面吸附氧增加,促进了SO2氧化。在V2O5/TiO2中SO2与催化剂中[V5+]-OH反应生成HSO4-,另一部分SO2与其中V=O反应生成VOSO4;在WO3/TiO2中SO2与催化剂中W-O-W反应,使得SO2氧化为HSO4-;在V2O5-WO3/TiO2中存在V5++W5+→V4++W6+的转换,从而形成W6+-O-V4+,导致W-O-W与V=O减少,因此催化剂表面SO3生成量并无显著增加。吸附的SO2先与V2O5-WO3/TiO2中V=O反应生成VOSO4。随着V=O减少,SO2又会与其中W-O-W反应生成HSO4-。添加Ce有利于催化剂中V-O-Ce结构形成,对SO2氧化效果更好的V=O键减少,同时催化剂表面SO2的吸附减少,导致其氧化率降低。SO2与VWCe Ti中W-O-W反应生成HSO4-,另一部分的SO2会与Ce4+反应生成Ce2(SO4)3。添加P相比Ce更能有效抑制催化剂表面SO2氧化;添加P有利于催化剂中VOPO4形成,抑制V物种与SO2结合,同时形成V-O-P结构导致催化剂中V-O-W减少,促进释放更多对SO2氧化效果不明显的W=O,使催化剂表面SO2氧化率降低,VWPTi中对SO2氧化起主要作用的同样为W-O-W。
其他文献
燃煤发电机组灵活运行增大了工况变化范围和速率,放大了系统非线性特性,增大了系统控制难度。以某660 MW燃煤电站SCR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了适用于宽负荷的动态连续平推流SCR脱硝机理模型,开发了基于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算法(Deep Deterministic Policy Gradient,DDPG)的SCR脱硝直接控制策略和基于DDPG的SCR脱硝自适应PID控制策略,提高了SCR控制系统在灵活
微化工的高传热性、高比表面积、高安全性等优点使得其逐渐用于甲烷重整制氢。然而微化工技术仍需较高温度,且原料气被浪费,并生成副产物。文章从结构、物理分离和化学吸附三个方面出发,探究了结构强化、渗透强化和吸附强化甲烷重整的作用。研究内容如下:首先,设计了直管、平板圆弧和三纹内螺旋枪管三种不同复杂程度结构的微反应器物理模型,研究发现降低入口速度、增加水碳比、适当提高温度,可以促进反应发生,降低反应达到稳
NH3于2017年被认定为可再生能源,因此NH3利用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由于NH3存在低层流火焰传播速度、高点火能量和含氮等特性,NH3燃烧存在稳定性差和高NOx排放等挑战。目前主要采用掺混高反应性燃料和旋流燃烧提高NH3燃烧的稳定性;采用分级和加湿燃烧降低NOx排放。MILD燃烧作为一种高效、稳定、低排放的燃烧方式,有望实现NH3的稳定低排放燃烧。本文自主设计了新型MILD燃烧器,通过
液滴蒸发现象在喷雾燃烧等领域普遍存在,是两相流领域的关键基础问题,由于其尺度小、速度快,对液滴蒸发的数值模拟研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然而,计算过程中的数值离散误差往往导致在相界面附近出现非物理的虚假速度,从而影响两相流数值模拟结果的准确性。本文发展了一种基于改进的Lax-Wendroff格式的、具有精细平衡性质的两相流数值格式,验证了其在抑制虚假速度上的有效性,并应用该格式对液滴蒸发过程进行了模拟与
随着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中药固废年产量近亿吨,中药固废的排放和处置已成为制约我国中医药产业绿色发展一大难题。中药中有大量植物源药材,含碳量高,是良好的碳材料前驱体。以中药固废为原料制备多孔炭用于CO2吸附和超级电容器电极对于中药固废的处置及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以典型中药固废——甘草药渣为例,开展了以下研究:(1)甘草药渣、药材水热炭化及其三相产物特性影响规律。研究发现所需产物仅为固相水热炭时,煎
无焰燃烧是一种同时实现温度均匀分布和低NOx排放的燃烧技术。再燃还原成本低,经过合理配置可将NO显著还原为N2。燃烧系统中采用开缝钝体能降低NOx排放,三者可以相互结合,进一步降低NOx排放。本文使用20 k W实验室规模的燃烧平台,以CH4为燃料,采用实心钝体和开缝钝体进行了燃料中掺混初始NO的无焰燃烧和常规有焰旋流燃烧实验,并基于详细化学反应机理,对实验工况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燃烧模式、空气预热
微藻由于具有种类多、来源广、固碳能力强等优势,被认为是目前最具有潜力的生物柴油来源之一。然而,限制微藻能源大规模利用的主要核心问题在于成本较为高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将磁絮凝收集的微藻与乙醇进行液化反应制取生物柴油,将副产物——微藻生物焦应用于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进行一体化脱除烟气中的污染物。本文主要从工艺流程、脱硝性能和经济分析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首先,本文研究了添加Fe3O4的微藻-乙
我国拥有丰富的生物质和太阳能资源,利用太阳能热解生物质有利于制备高品质产品,实现二氧化碳负排放。为了揭示太阳能热解生物质过程中焦炭结构演化和传热特性变化之间存在的联系。本文采用聚光光热实验系统模拟太阳能对稻秸、甘蔗渣、松木屑和椰壳开展热解研究,系统分析了焦炭的生成演化和传热特性,最终建立了生物质聚光太阳能热解模型。主要内容及结果如下:搭建聚光光热实验系统,探究了反应终温、升温速率对焦炭生成特性的影
实现炉内温度场的检测对于揭示燃烧现象的本质和发展燃烧理论,及提高炉膛燃烧的安全性、经济性和低污染性都有着重要意义。深度学习中的多层感知器(Multi-Layer Perceptron,MLP)神经网络具有运算速度快,抗噪能力强等优势。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MLP神经网络的大型炉膛温度场重建方法。在火焰辐射成像的基础上,通过火焰图像处理与MLP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大型炉膛温度场重建的模拟及实验研究
天然气的低氮燃烧包含复杂的燃烧不稳定现象,它们对火焰的局部瞬态温度影响巨大,而NO生成对温度十分敏感。因此有必要深入探究燃烧不稳定条件下的NO生成特性,为低氮燃烧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本文旨在开发一种NO修正的燃烧模型,以提高NO预测的准确性,进而对燃烧不稳定条件下NO生成特性进行研究。基于火焰面/进度变量(Flamelet/Progress Variable,FPV)模型发展了双进度变量NO输运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