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不同群体、区域之间就医可达性的差异越来越大,已成为“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重要外在表征。对就医可达性进行科学准确的测度,对于实现居民更加公平公正地享有医疗服务具有重要意义,亦可为合理全面的医疗设施规划提供决策依据。首先,通过对国内外文献进行综述,总结了现有就医可达性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不同群体、区域之间就医可达性的差异越来越大,已成为“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重要外在表征。对就医可达性进行科学准确的测度,对于实现居民更加公平公正地享有医疗服务具有重要意义,亦可为合理全面的医疗设施规划提供决策依据。首先,通过对国内外文献进行综述,总结了现有就医可达性的基本方法和模型。并指出相比基于空间均等、社会公平的就医可达性研究,强调向特定弱势群体倾斜的社会正义理念更具进步意义。接着,基于对现有理论方法的研究,从维护社会公平和促进社会正义两个角度,构建了基于互联网地图API技术以及多源数据的就医可达性技术路径,并阐述了相关技术原理。同时,介绍了所选案例——北京市石景山区的基本情况。然后,本文以石景山区为实证案例,基于社会公平的角度,按照院前急救、自驾就医两个方面,探讨了石景山区在不同时段的就医可达性时空格局。其中,院前急救因为对时间敏感度高,故着重从绝对时间角度分析其可达性格局。而自驾就医可达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强调患者的就医综合体验,所以从就医可达性综合指数的角度探讨其时空格局。之后,基于社会正义角度,本文选取了目前对时间最敏感、发病率最高、死亡率最高的心血管疾病为研究病例。针对心血管病中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急救进行就医可达性分析。应对策略部分,本文分别针对院前急救、自驾就医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救三种就医方式,从医疗设施布局策略、道路交通优化策略两个方面进行了具体规划策略探讨。并给出了相关规划布局建议,以期为其后续的规划优化提供决策意见。最后,对本文研究的局限性和不足做了总结,并对未来有关就医可达性的研究做出展望。就医可达性研究仍然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所提出的就医可达性分析方法,从更加贴近就医实际的角度,对医疗卫生用地的规划、建设、管理和公平正义性评价做出了探索,也为同一城市的历时性比较和不同城市的共时性比较提供了一定研究思路。
其他文献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同时也是海洋灾害频发的国家。海洋经济发展受到海洋灾害风险的影响很大,尤其是面临着海洋巨灾风险的严重威胁。然而,我国至今尚未建立起海洋巨灾保险制度,保险赔付占直接经济损失的比例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显然不利于推动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不利于维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因此,如何建立海洋巨灾保险制度以分散风险,成为我国实现建设海洋强国目标必须破解的难题。本文主要运用文献分析方法、跨学科研
“问责”作为外来公法概念移植到我国话语体系的过程中由于社会关注点和学界研究视角的局限与偏好,从西方国家全方位“控权”的核心词汇退变为上层威权对行政高官进行惩治的“吏治”工具,有明显重“责”轻“问”的特征。然而,我国环境行政问责制发展的动机却并非治吏那么简单。在环保行政约谈、环保综合督查与中央环保督察等多重制度配套下,环境行政问责制的根本目的在于克服环境法领域的“政府失灵”。但行政问责制原有的局限和
国际司法机构是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重要媒介,是国际司法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和国际法治的重要支撑。国际法官的选任不存在统一程序,但有一般规则和原则,本文以国际法院的规则与案例为重点,同时也适当阐述其他国际性司法机构的相关情况。一般来说,国际法官候选人应当道德品质高尚与正直,具备相关专业能力,一般应当经过国家(国家团体)提名和国际选举两个程序。司法独立原则、国家参与权原则、地域公平性原则贯穿国际法官选任全
屏蔽外部链接行为在当前互联网领域频发,引发社会大众和学术界的热议。互联网本意“万物互联”,人为地切断联系,屏蔽外来者,自然与“互联”的本意相违背。并且当前涉及屏蔽外部链接行为的互联网企业均是大众所熟知的“互联网巨头”,其所带来的社会关注度之高,所造成的社会影响力之大,所产生的社会影响面之广可想而知。因此,对屏蔽外部链接行为进行反不正当竞争法分析势在必行。但是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中“恶意不兼容”条
行政程序中行政主体作出的程序行为应当依附于实体决定一并接受司法审查,这在我国立法中已经得到体现,司法实践中也已成为一项共识。但在依法治国的背景下,行政执法程序的形式逐渐多样化,内容也更加精细化,公民权利意识也随之不断增强且对司法救济的期待越来越高,近年来开始出现行政相对人针对程序行为单独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案件。法院最初以此类案件不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为由,拒绝对其进行审查,而随着学界对行政行为的研究
随着城镇化率快速提升以及城市的高速发展,交通拥堵、空间分异等城市疾病也逐渐凸显出来,为了缓解这些城市问题并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城市提出转向内涵式建设。居住区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细胞,其最常见的大规模全封闭的形态也是造成城市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住区的交通和空间要逐渐与城市融合并发生
针对房价这一热点问题,为了更好帮助政府部门制定土地经济计划做好房屋价值评估工作、开发商投资企划、居民选择居所以及规划师对城市房屋价值及其影响因素的深入了解,本研究采用多源数据,包括从房天下网站爬取的二手小区均价及其相关属性数据、武汉市测绘研究院提供的各类空间基础数据以及自身搜集的武汉市路网和POI数据,以武汉都市发展区小区作为研究对象,选取了经过文献综述之后得到的建筑品质、小区品质和区位三个大类,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全国高铁网络的不断完善,人们旅游出行频次稳步增加,旅游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伴随对旅游品质要求的提高,自由行成为国内游主流旅游模式。得益于旅游社交平台积累的海量旅游信息和数据挖掘技术的出现,对旅游者出行形成的流动和空间分布的研究方兴未艾。梳理已有旅游流及网络结构的研究现状。研究内容包括理论体系、时空分布、空间模式、流量、影响因素及动力机制等诸多方面,研究尺度和方法
自1985年医疗体系市场化改革以来,中国医疗资源不足且分布不均现象日益严重,致使病患及家属涌向大城市优质医院,成为名副其实的“医漂族”,并在医院周边社区形成极具中国特色的“医漂族聚居区”。与此同时,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健康日益被重视,国家出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为该群体及其聚居区研究提供了政策指引。因此,从生活空间视角对“医漂族”聚居区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拓展关于特定人群对城市空间影响
为了落实“损害担责”原则,及时有效地填补生态环境损害,实现环境公共利益最大化,我国在传统生态环境损害法律救济机制之外创设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制度。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制度是指生态环境损害发生后,国务院授权的赔偿权利人为了填补生态环境本身的损害,在提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之前与赔偿义务人就赔偿事项进行协商的制度。作为一种非诉协商制度,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制度的产生弥补了传统生态环境损害法律救济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