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Noam Chomsky开创生成语言学以来,对抽象语言能力的探究成为语言研究的热点之一。语音听觉反馈能力属于人类抽象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种功能性神经影像学技术的研究显示,语音听觉反馈在言语发声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传统实验语音学的研究包括发音语音学、声学语音学和听觉语音学三个分支。本文的研究并不局限于传统实验语音学的单一部门,而是研究说话者的言语感知对言语发声的影响,确切地说是研究语音听觉反馈对言语发声的影响。对正常话语而言,我们可以相信听觉反馈系统在流畅话语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我们很难理解听觉反馈系统是怎样起作用的,其具体的工作原理如何。变换听觉反馈(TAF)实验就是通过对正常听觉反馈信号的干扰和变化,来考察听觉反馈在正常言语发声中的作用。过去的研究,特别是以汉语和日语为对象的比较研究,在语音听觉反馈方面关注得还不够,所取得的成果也显得较为单薄。
在语言类型学上,汉语和日语分属不同的语言类型。通过比较发现:一方面,两种语言中的音高变化都可以用来区别词义,这是共性;另一方面,它们之间也存在不同,汉语中音高变化区别词义的特性是普遍现象,并且音高变化是在一个音节内发生,而日语中音高变化区别词义的特性并不像汉语那样绝对,并且其音高变化是跨音节的。本文关注的问题是,在各种变换听觉反馈条件下,不同语言背景被试的言语声学特征到底会有哪些异同?汉语和日语两种被试是否会出现不同的言语发声特点?特别是在噪声条件下,过去的研究认为汉语音高可以区别词义这一特性使得汉语特别便于在嘈杂的环境中传递。那么,操汉语者和操日语者在同样的噪声条件下,在阅读不同性质的语料时,其言语速度、音高、音强等到底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与以往的听觉反馈研究相比,本研究在选题、语料选择和实验方法上都有所创新。在选题上,本文选择汉语和日语两种不同类型的语言进行比较研究,更利于发现语音听觉反馈能力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语料选择上,本文不再囿于词汇层面,而是从《哈利·波特》中选取自然语料作为阅读材料;为考察语音听觉反馈能力的特点,论文还从语言学视角精选非同质语料进行对比研究。在实验方法上,本研究采用正弦波信号进行调频,突破了以往频率改变的线性变化模式。
根据实验中给予被试反馈声音刺激的不同性质,目前言语听觉反馈研究已形成三种实验范式。它们分别是延时听觉反馈(DAF)、变频听觉反馈(FAF)和噪声听觉反馈(Lombard)实验。本文根据对所做的延时、变频和噪声听觉反馈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得出以下重要结论:
一、变频听觉反馈也会像延时听觉反馈一样导致言语不流利现象的产生。在噪声条件下,被试的言语不流利现象并不显著。言语不流利现象表现为言语速度变慢,以及音高变化受到影响。
二、在言语发声过程中,人脑神经系统对音高、语速和音强的控制具有相对独立性。神经系统对言语音高、语速和音强的控制可能具有不同的神经心理机制。
三、变频听觉反馈对两种语言被试音高变化的影响程度不同。在汉语被试身上,音调变化更加显著、强烈。操汉语者的听觉反馈系统可能比操日语者对音高变化的在线控制更加灵敏。
四、无论在正常条件,还是在噪声条件下,语义和语境因素对音强和音高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是显著的。
五、汉语和日语被试在听觉反馈能力上的比较显示,不同语言类型被试在语音听觉反馈能力上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六、听觉反馈对言语的在线控制和长期校准功能的共同作用在语言习得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指向婴儿的语言(IDS)和变换听觉反馈(TAF)条件下的语言在音高、音强和语速的调节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本文的研究在语言学理论、临床应用以及自然语言信息处理上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在语言学理论上,实验中获得了在不同听觉反馈条件下言语发声变化的重要参数,这些数据对儿童语言获得、成人外语习得以及语言神经心理机制研究亦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在临床上,变频听觉反馈研究成果对口吃者的康复治疗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在自然语言信息处理上,若要在人和机器之间真正实现自然语言对话,就需要充分开展语音听觉反馈对言语发声影响的研究。“人一机对话”的实现离不开“人际对话”以及“人一己对话”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