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和金东仁的自然主义小说比较研究--以1920年代小说为主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845643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近代制度革命和科技发展,中韩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面临了巨大变革。与西欧的近代化相比,东亚的近代化发展到今天,也只有两百多年的时间。由此可见,近代时期,东亚多重变化在短时间内迅速扩散到各个地区。即东亚的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面临着双重任务,一是抵抗民族危机,二是实现国家富强和思想启蒙。文学是人类精神的精髓和集中表现,在矛盾尖锐对立的基本背景趋于一致的环境下,随着西方文化和思潮的涌入,东亚各国文学呈现出了相似或不同的局面。以国籍或者民族为界限,研究各国文学现象、作家、作品固然重要,但其范围必然受限。在东亚文化圈的范围下进行比较研究,可以摆脱国籍这一界限,深入研究文学现象。例如处于相似环境影响下的各国作家和创作倾向具有哪些共同点,作家的个性和民族因素如何影响并导致了差异等。
  本文以自然主义文学为切入点,比较了中韩两国的自然主义倾向代表作家郁达夫和金东仁的20年代小说。郁达夫和金东仁由于相同的日本留学经验和在同仁中的文学创作活动、吸收唯美主义和自然主义思潮、相似的身份和文学地位、作品中出现的倾向和影响关系,存在比较的可能性。迄今为止,两位作家的人生经历、作品中出现的倾向和影响关系等研究广为探讨。时代和个人等主客观因素的综合影响下,郁达夫和金东仁的自然主义倾向开始形成并产生了不同于西方和日本的自然主义文学特点。
  因此,本次研究先探讨两位作者的自然主义文学倾向形成的过程,接着再分析郁达夫和金东仁的自然主义文学中存在的共同点和差异,再通过比较郁达夫的处女作《银灰色的死亡》、《茑萝行》、《秋柳》和金东仁的处女作《弱者的悲哀》、《船歌》、《睁眼时刻》等初期作品,分析出人物形象和创作手法中存在的共同点和差异性。
  第一部分探讨郁达夫和金东仁的自然主义小说形成的背景和原因。两人吸收的自然主义文学既包含着西方自然主义文学代表者左拉的文学观,也显现着日本私小说在内化的过程中形成的特点。本文分别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上,分析两位作者的自然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找出郁达夫和金东仁的自然主义吸收态度和表现上存在的共同、差异性。
  第二部分通过比较两位作者在小说中刻画的知识分子、传统婚姻中的夫妻、妓院中的男女形象,探讨自然主义倾向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中,存在的共同点以及存在相似性的原因,同时对细节和结局处理上存在的差异性和原因进行探讨。
  第三部分从创作手法的角度比较自然主义小说。分别从“真实”和“身边小说”、“全景式描写”、“冷漠的悲剧”等特点总结创作手法上存在的共同点和差异性、原因分析等。
其他文献
本文以框架理论为基础,选取《中国日报》、《每日问询报》和《纽约时报》2016年7月12日至8月12日期间对南海仲裁案裁决的报道为研究对象,从消息来源、报道框架以及报道倾向性等方面展开分析,研究中美菲三国主流媒体对仲裁案裁决的构建方式及差异。通过对345篇新闻文本进行内容分析,本研究发现三家报纸最主要的信源均来自于政府。其次,《中国日报》较多引用专家信源,而《每日问询者报》则较多引用仲裁庭信源。在框
学位
法国单亲家庭数量众多,其中多为单身母亲和子女组成的家庭。法国政府一直关注着这一弱势群体,从1976年起开始设立单身父母专项补贴。随着四十几年来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法国逐步形成了经济援助、税收优惠、服务机制和设施三位一体的单身母亲保障体系。本文综合运用文献研究和数据分析的研究方法,试图对法国这一体系进行较为全面和系统的研究。  首先,论文介绍研究背景,对法国单身母亲的现状进行介绍,并综述国内外学者对法
学位
退休制度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福利的重要指标之一。作为典型的高福利国家,法国早在17世纪就设立了退休制度:1673年,路易十四的财政大臣让·巴蒂斯特·科尔贝尔(Jean-Baptiste Colbert)为因工伤而失去工作能力的皇家海员们设立了养老基金以保障他们的晚年生活,海员退休制度也因此被视为法国最早的退休制度。在随后近两百年里,这种退休制度却仅只是某几个行业的特权,法国特殊工种退休制度由此而来。
学位
成长小说是描写未成熟的主人公在迈向成人世界的过程中,经历种种磨练后,认识到自我主体性的心路历程。早期,成长小说多以男性成长叙事为主,进入九十年代,随着女权运动和女性解放思潮在亚洲的蓬勃发展,女性成长主题开始受到中韩两国文学界关注,大量女性作家纷纷涌入文坛,以研究女性成长为主题的小说逐渐繁荣发展起来。  女性成长小说关注和审视现实生活中女性人物的生存现状,探索摆脱女性困境的出口,展现女性主体意识的觉
学位
本论文以韩国作家李清俊的《西便制》和中国香港作家李碧华的《霸王别姬》为比较研究的对象,以精神分析学说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分析两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两位作者的创作动机,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作品和作者。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中将人格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个层次,无意识与意识的交织,三大人格的矛盾形成了人的行为方式;艺术升华说解释了艺术在解决人格本我与自我矛盾中所发挥的独特调节作用;文学升华说解释了作者和作
学位
在笔者10年的英语口语教学生涯中发现,许多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英语词汇,却无法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因为他们产出性词汇知识十分落后。词汇习得效率低,产出性词汇量不足,接受性词汇处理不够深入,词汇记忆保持效果差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学生和教师。此前研究结果大多表明了语言输出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但前人研究中对将接受性词汇通过互动活动的方式转化为产出性词汇习得的影响的研究甚少。  因此,基于Swai
学位
《无声告白》是当代美籍华裔作家伍绮诗的代表作品。《无声告白》定位于70年代的美国华裔混血家庭,作者用精妙的叙事手法揭秘了家庭中最受欢迎的女儿莉迪亚的死亡之谜,反映了在社会大背景下人的身份危机和痛苦抉择。  论文分为五个部分。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作家伍绮诗及代表作《无声告白》,综述国内外对其作品的相关研究情况。第一章节借用叙事学关于物理空间叙事的相关理论概念,主要分析小说中主要人物,如詹姆斯物理空间的迁
学位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英语作为一门国际语言,在国际交流中十分重要。高职院校要努力培养新形势下既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又具有较强的语言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探索一种适合高职英语教学的方法是必要和迫切的。文秋芳教授的“产出导向法”为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带来理论支持和改革的希望。这一全新的教学理论能否融入到高职英语的教学实践中,有待实验的检验。  本文将“产出导向法”教学理论应用于高职英语教学实践,通
学位
随着语料库语言学研究的兴起,许多语言学家开始利用语料库语言学的方法进行翻译研究。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大多围绕翻译的普遍性进行,其中研究最深入的是显化现象。Blum-Kulka最早在1986年提出了著名的显化假说,指出翻译过程会使译文相对于原文更加冗长,其表现形式为衔接方式的显化程度提高。不过,大部分的显化研究都是以印欧语系语言为主。对于翻译汉语,特别是非文学翻译汉语的研究相对较少。  本文以著名经
李钰和蒲松龄是韩国和中国文学史上十分重要的两位人物。李钰是朝鲜朝后期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的文人。而蒲松龄是清代著名文学家、短篇小说家。李钰和蒲松龄的作品之所以能够成为中韩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经典,在于其卓越的人物塑造。这其中,烈女形象的刻画是浓墨重彩的一笔。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李钰和蒲松龄作品中烈女形象的比较研究,探讨李钰和蒲松龄作品中烈女形象的相似点和不同点,进一步阐释李钰和蒲松龄笔下的烈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