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与伦理间的冲突与融洽:论《人性的污点》中的生存悖论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afe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菲利普·罗斯是美国文坛的常青树,他出版的小说至今已接近30部,作品囊括了几乎所有的美国文学奖项,很多评论家坦言:在文学领域中,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的这个文学时代是菲利普·罗斯的时代,正如海明威代表美国的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福克纳代表美国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罗斯的小说内容以大幅的性爱、信仰危机、非理性主义、怀疑论等描写为基本特征,体现了后现代主义写作风格。通过对人物生活的仔细审视,罗斯向读者展现出了后现代主义社会中种种矛盾和冲突。本文所选的《人性的污点》小说便是这样一部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主人公科尔曼因为一次“幽灵”事件被学院同事诬蔑为种族歧视者,而事实上,科尔曼本身是一名浅肤色的黑人。他隐瞒妻子和孩子以犹太教授的身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却因为这次“幽灵”事件而疏离了社会和朋友。小说最后他与年轻清洁工福尼亚在一场由其前夫莱斯特导演的车祸中丧生。在这部小说里罗斯突破了种族和时代的局限,探讨了整个社会的伦理嬗变以及在道德语境下人物个体的生存悖论。   除了引言和结论外,本论文共包括四章。引言主要总结了关于罗斯作品的文学研究和评论,并对小说内容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由于目前主要专著多是基于罗斯的所有小说创作,并且《人性的污点》为2000年出版,尚没有出现系统研究,此处主要概述了学者们对罗斯作品的主要评论,希望能为本论文所选小说提供大致背景。   论文第一章分别探讨了科尔曼、福尼亚和德芬妮三个主要人物与家庭其他成员之间的冲突。小说人物通过割裂自己与家庭的关系,试图创造出新的身份。这种重新创造意味着他们丧失了自我身份的延续性,个体行为被束缚在陌生的环境中,自我意识和存在的价值同时变得虚无。   第二章从美国性爱文化和“人人皆知”的公众舆论两方面着手,将小说与罗斯所谓的“迫害风气”联系起来。正如《红字》中的海斯特和丁梅斯代尔一样,福尼亚和科尔曼也因为他们的感情而成为有罪之人。但是事实上,科尔曼的妻子已过世两年,而福尼亚也早和莱斯特离婚了。他们根本就没有犯《红字》里的“通奸罪”。同样地,小说中德芬妮以“人人皆知”的评论威胁科尔曼。然而罗斯认为“人人皆知”是最荒唐的反对人类有限认知能力的宣言。集体意识一旦由人类经验世俗化,便隐含着一种迫害意味,正如传统的清教禁欲思想。   第三章主要探讨了政治正确性的虚伪和越南战争给莱斯特带来的恐惧回忆。科尔曼本身是一名黑人,为了获得自由,他才背叛自己的种族变身为一名白人教授。“幽灵”事件里他却被同事污蔑为种族歧视者。莱斯特在小说里是个疯狂的越战老兵。最后他虽然杀害了福尼亚和科尔曼,作者却给予其很大的同情。罗斯认为是战争泯灭了他的人性,将他转变为毫无知觉的杀人机器。   第四章集中分析了小说所体现出的罗斯作为一名作家的社会责任感。作为一名犹太作者,他已经将视线由对少数族裔的关注转移到全人类的疾苦上。罗斯借小说结尾部分的田园叙述指出,人远离自然而成为一个社会人之后,人性早已遭到破坏变得不完美,或者说人性早已被污染了。但是,接近自然,回归自我,向自然学习和谐相处,人性还能得到救赎。罗斯意识到完全抛弃人类社会是不可能的,因此他也暗示人类要接受社会和人的不完满特性。总之,围绕科尔曼而产生的一系列矛盾以及人物精神净化的失败表明,在一个根基和传统至关重要的社会里,任何形式的对内在身份的逾越背叛和人性逃离都注定是失败的,这只能使他们成为当代的俄狄浦斯,永远到达不了所梦想的伊甸园状态。   最后,论文结论部分通过对论文整体观点进行总结指出,通过对时代道德现状的审视,罗斯就道德语境下产生的家庭冲突,社会偏见和政治虚伪性进行了深度的阐释,即洞察了不同层面的人性,又探索了人物悲剧的源泉。而罗斯不遗余力地探索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和人们在互相交往中所产生的冲突与矛盾并将其表现在人与社会环境的对抗中也体现了其浓厚的人文关怀。  
其他文献
随着对翻译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完善,人们逐渐认识到传统的语言学翻译理论存在的不足。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理论摆脱了当时盛行的对等翻译理论的束缚,从全新的视
每一个教师都想对作为教师的自己这个人,对自己的教学有更清楚的了解,都想找到更好的途径,使自己成为学生眼中的好老师。本文是基于作者自身的教学实践和教育经历所进行的有
阿瑟·伊夫林·圣约翰·沃(1903-1966)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上层阶级最杰出的小说家、英国文学史上卓越的反讽大师和文体家,被誉为“他那一代最有才能的小说家之一”。  
《呼啸山庄》自问世以来吸引了大量读者,很多学者从小说的风格、主题、或者是人物的性格分析等方面对其进行探讨研究。有的学者从新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运用心理学理论对《呼
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学软硬件设备的不断完善,使得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Computer-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简称CALL)逐渐成为一种趋势。随着CALL在大学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