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支皮瓣游离移植术后静脉危象早期TF、TFPI的变化及其意义探讨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mg_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穿支皮瓣游离移植术后发生静脉危象时外周血中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issue factor pathwayinhabiter, TFPI)的变化规律,为穿支皮瓣游离移植术后静脉危象的早期预警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  方法:选取30只四月龄健康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n=15)和对照组(n=15),首先建立游离腹壁浅动脉穿支皮瓣移植模型。实验组术后结扎吻合静脉,中断皮瓣的静脉回流,建立游离穿支皮瓣移植术后静脉危象模型,对照组术后不结扎静脉。分别于术前、通血即刻、静脉结扎即刻、结扎后15min、结扎后30min、结扎后1h、结扎后2h、结扎后4h、结扎后6h、结扎后8h各时间点抽取兔的外周血,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TF和TFPI的浓度。并分别于不同的时间点切取适量皮瓣组织行病理学观察。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取P<0.05作为检验水准。  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TF浓度在皮瓣通血即刻均出现明显的升高,但两者无明显的差异(P>0.05)。两者于静脉结扎即刻恢复到术前水平。实验组随着皮瓣回流静脉的结扎成功构建静脉危象模型后,TF的浓度逐渐升高,于静脉结扎30min起TF的浓度开始出现明显的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而各时间点的TFPI浓度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病理结果显示:随着穿支皮瓣发生静脉危象的时间延长,皮瓣微循环内红细胞进行性聚集;在发生危象后4h内皮瓣的微循环未完全堵塞,血栓尚未完全贴壁;危象发生8h后微循环完全栓塞,血管周围组织发生不可逆性坏死。  结论:⑴TF浓度在穿支皮瓣发生静脉危象30min后即能检测到明显增高,TF可望应用于穿支皮瓣移植术后静脉危象的早期诊断。⑵穿支皮瓣发生静脉危象后,TFPI的浓度无显著变化,目前尚不能证实该因子对于穿支皮瓣静脉危象的早期预警有意义。
其他文献
摘 要:在进行不同文化背景下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研究时,常常会用到形合与意合这对术语。总体而言,现代英语在语句衔接方式上多用形合法(Hypotaxis),而汉语则重意合法(Parataxis),但这并不意味着英语的句式构成就没有意合法,汉语中就没有形合法。客观地说,两种语句衔接方式在两种语言中都有体现,只是各有其侧重点而已,但这一点却往往为英语学习者所忽略。本文正是以《可贵的“他人意识”》的翻译为例
目的:   关于并指的治疗,目前有许多种连合部重建技术,而本研究首次对2种交叉皮瓣手术(T-瓣和Ω-瓣)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方法:   2010年至2012年之间对39例并指患者进行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9(IL-9)在鼻息肉(nasal polyps NP)、呼吸道上皮腺瘤样错构瘤(respiratory epithelial adenomatoid hamartoma, REAH)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研究其对鼻
目的:采用视觉模拟量表、连续7天荨麻疹活动度量表及慢性荨麻疹生活质量量表对患者进行调查,探讨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IL-31表达水平与荨麻疹严重程度、瘙痒及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6月~2016年12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并确诊为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61例和同期随机在我院健康体检者59例的临床一般资料及外周血标本,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自发性荨麻疹诊断标准。采用EL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