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方协商民主倡导的“协商”、“非竞争”、“共识”等理念与中国现实政治运作存在某种程度的契合。因此,中国学者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道路时,将目光投向了协商民主理论。西方协商民主理论和中国“协商资源”迅速结合,在中国掀起一波协商民主研究的热潮。随着协商民主理论探讨的逐步深入,以及协商实践的广泛展开,协商民主一方面为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理论资源;但另一方面,协商民主的局限性也逐步暴露出来,其发展则面临着一系列挑战。比如,很多学者认为,:协商民主无法调和现代多元社会中存在的根深蒂固的分歧,也不可能真正实现人与人之间平等、自由、理性的协商;并且,现有的协商制度过于复杂繁琐,运行成本过高,其政策产出效率和科学水平较传统的自由主义民主而言,并无明显的优势。这些都构成了协商民主面临的外部挑战。除此之外,协商民主还面临着来自理论内部的矛盾和挑战,这主要包括:首先,协商民主理论内部矛盾丛生,且难以调和。这些矛盾包括:“协商”与“民主”的矛盾、自由主义与共和主义的矛盾,理想的协商规范与现实的协商制度之间的矛盾。协商民主理论不断在这些维度之间摇摆,导致了其核心主张极为模糊。这不但阻碍了公众对于协商民主的理解,而且削弱了其应对外部挑战的能力。其次,上述矛盾不可避免地被带入到协商民主制度的构建之中。复杂的协商民主制度设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时间、金钱、空间等诸多限制,但协商制度仍不可避免地受到质疑,即被认为存在着“精英取向”、“隐性专制”、“包容性排斥”等问题。这些问题根源于协商民主的内部矛盾。虽然通过更加精巧的制度设计可以缓解和掩盖上述问题,但它们很难得到根本解决。再次,具体到中国,协商民主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协商资源”中找到中国式协商民主的发展方向。在这个过程中,一是要防止盲目乐观地将协商民主泛化,认为无论高层的政治协商还是基层的村民自治,无论党内民主推进还是公民社会发展,都可以用协商民主理论作为指导。二是要防止过分悲观和狭隘,认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有自成体系的理论、逻辑和发展节奏,从而否认协商民主所具有的启示和借鉴功能。总之,系统总结协商民主面临的挑战,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化对西方协商民主的认识,客观地了解其优劣,避免中国协商民主研究陷入误区;而且可以根据中国的立场和经验,阐释中国协商民主生成、运行、发展的内在机制,以便更好地推动中国协商民主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