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的顺应与抉择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wan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尝试将语用顺应论应用于译者主体性研究。首先,作者介绍了该理论的主要观点及相关概念。语用顺应论是由维索尔伦(Jef.Verschueren)在《语用学新解》一书中提出的。他认为使用语言是一个不断选择语言的过程,不管这种选择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的,也不管是出于语言内部还是外部的原因。语言使用者之所以能在语言使用中作出恰当选择是因为语言具有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这三种特性是我们做出灵活选择和动态顺应的前提。胡庚申在2004年出版了一本名为《翻译适应选择论》的著作,其主要思想与语用顺应论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作者列表对这两个理论进行比较,发现它们的实质大体相同,后者可以说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对翻译过程的具体分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语用顺应论的精髓。作者通过对翻译过程的分析,证明语用顺应论可以用于翻译研究领域,因为翻译工作本身就是对语言形式和翻译策略的一系列选择过程。我们知道,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是唯一具有能动性的主体,只有他才能作出选择并把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因此语用顺应论也可以用于译者主体性研究。作者首先回顾了译者主体性研究的历史发展过程,在过去漫长的一段时间里,译者的创造性和主体性被忽视甚至抹杀,他们被认为是原作者的附属品甚至奴隶,只能服从和忠实。但随着文化的转向和跨学科研究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译者主体性的研究,译者的身份和地位也才逐渐提高,但还是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本文作者以语用顺应论为理论基础,尝试给译者主体性下定义,并详细论述了译者主体性在翻译过程中的体现。例如,译者要顺应目的语的语言语境和文化语境,而且这种顺应发生在语言的各个层面:词、短语、句子和超句结构。译者也可以出于不同的翻译目的或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翻译方法,但总的翻译策略是要顺应翻译目的。文章接下来分析了语用顺应论下译者主体性的特点。译者的翻译过程是一种动态顺应,而翻译目的会影响其语言选择。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意识程度也是不同的,虽然我们无法去测量意识程度的具体大小,但却能分析出在何种情况下译者的意识程度较高,这对主体性研究是颇有意义的。最后作者提出了译者主体性的制约因素。虽然在语用顺应论下,译者具有较大的选择自由度,但他们并不会对语言进行不负责任的操纵或滥用,这是由于“汰弱留强”原则在发挥作用,译者和其译作是相辅相成的,译者的成功与否直接取决于其译作的质量,因此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译者需要尽职尽责地对待自己的翻译工作,并且不断寻求进步。
其他文献
文化认知源于对本民族以及其他民族文化的感知、认识、知晓和理解,正确而全面的文化认知是民族团结的文化根基。当前,我国许多地方的中小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存在文化认知内容不
国内外对歧义的研究由来已久。歧义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消极的语言现象,在交际中应该尽量避免。实际上,在交际当中,人们经常会使用有意歧义以达到一定的交际目的。本文拟从一个新的
隐喻研究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至古希腊时期的修辞学研究。近年来,隐喻更是成为跨学科的一个话题。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语言学家和哲学家对隐喻现象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其中功能
主旋律电视剧是以当代主旋律话题或事件为题材,为弘扬主流文化,塑造社会集体价值观,倡导积极健康的物质与精神生活的电视剧。这类作品由于有国家力量的支持,始终是影视行业中
针对泵叶轮等典型零件在设计中静强度计算的缺陷,提出了一种以疲劳特性研究为核心的研究方法;该方法可有效地进行使用寿命估计和失效预测,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鹑鸡肠球菌(Enterococcus gallinarum)是革兰阳性球菌,属肠球菌属,临床较少见,我院从1例患儿中段尿标本中分离出1株,报道如下。
随着翻译事业的欣欣向荣以及学科间的交叉发展,语用学被引入到翻译理论的研究中,为传统的翻译理论研究注入了新的内容,带来了新的视角,特别是认知语用学中的关联理论在实践中
目前的语音演变研究,多是对材料的总体性的整理和归纳,较少见到对某一类型的单个字音演变的逐一条举与分析。目前所总结的语音演变规律,也大都是从宏观上对字音演变规律的总
简直就是一个青春版的马云,这是记者见到杨竹的第一印象。瘦高的个子,腼腆的笑容,眼睛因为笑意弯成两道线,不同于马云的成熟练达与滔滔不绝,杨竹说话语速低而缓,你需要认真听才能听
受翻译研究学派代表人物Andre Lefevere关于意识形态、赞助人和翻译三者关系理论的启发,在总结近年来国内关于意识形态和翻译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找到了立题的突破口。鉴于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