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涩名声下的涅槃——希尔维亚·普拉斯的人生与诗歌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ny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希尔维亚·普拉斯,一位二十世纪中期杰出的美国自白派女诗人,以她优秀的诗歌以及传奇般的短暂一生闻名于世。评论界对普拉斯的生活以及诗歌做过很多研究,但是,这些研究大多关注普拉斯诗歌中的女性主义的觉醒,而缺乏对普拉斯的精神崩溃以及多次的自杀企图的原因的研究。本文将借助拉康精神分析理论,尤其是其镜像理论重新解读普拉斯短暂且坎坷的一生和她自传式的自白派诗歌。研究表明,普拉斯的精神崩溃以及多次的自杀企图,还有其充满着死亡和愤恨主题的诗歌其实是普拉斯努力寻找自我主体性的过程,她之所以精神分裂是因为陷入了与父权制象征界的斗争中,是她不愿接受以“以父亲之名”为代表的象征界的种种限制的必然结果。   本论文共由五章节构成。第一章为文献综述,把近年来国内外对普拉斯的研究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传记研究,心理研究,自白派诗人研究,历史政治研究以及女性主义研究。第二章对本文将涉及到的拉康精神分析理论--镜像理论作出框架性阐述,包括:想象界,象征界,以父之名三部分,并对分裂的主体和欲望两个重要概念做出阐释。第三章用拉康精神分析理论结合普拉斯的人生,家庭中的三个重要人物:母亲,父亲以及丈夫,和她的诗歌来分析普拉斯精神崩溃的原因,以及她能够创作出如此优秀的诗歌的原因。第四章分析指出普拉斯摆脱父权社会的出路是通过选择死亡来获得重生,期望重新回到想象界中与母亲统一以及自身完整的状态。同时指出普拉斯在现实世界无法找到真实的完整的自我,因为根据拉康精神分析理论,欲望是人的本质,而人是不可能找到最终的自我主体性的,因为她企图寻找自我主体性的欲望是存在于象征界中他者的话语中,而这种欲望是永远不可能得到满足的。普拉斯的自杀,作为一种凤凰涅粲似的自我毁灭,其目的在于反抗父权社会并通过死亡去获得新生。第五章总结了全文,重申了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再次指出普拉斯宁愿选择去拥有“苦涩的名声”而不向父权社会低头的作为,是值得我们反复思考和研究的。
其他文献
安·瓦尔德曼(1945-)是美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她的诗歌作品已达四十多部,而且她还编辑出版了许多其他作品。在诗歌生涯的初期,她主要与纽约派第二代诗人包括泰德·
中医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它独具中国特色,是科学与人文融合的整合医学。在中国传统医学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越来越被世界人民重视的今天,中医英语翻译问题也就显得十分突
外语创新人才指具有创新性思维方式的外语专业人才。培养外语创新人才是社会对于外语教学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外语创新人才的本质在于培养外语专业学生在外语语言范围内的应用能
格林厄姆·格林(1904-1991)是一位多产而优秀的英国作家。曾在许多国家旅行和工作的经历使得他以当地的历史和社会为背景写下了许多优秀的小说。《沉静的美国人》以20世纪50
英语习语是英语语言的精华所在。合理地运用习语不仅能使我们的语言生动、准确、幽默、活泼,还能反映出学习者英语习得的水平。习语还是英语词汇构成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词汇学
本论文从认知语言学视角,以典型理论,图形-背景理论和象似性理论为基础,综合而系统地探究了英语左向移位结构的认知特征和认知功能。同时本文对英语移位的认知分析,目的在于论证
国内外有关当代爱尔兰作家罗迪·道伊尔的文学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而且大部分是以访谈和书评的形式出现,主要涉及创作背景、叙事技巧及语言风格、作家的民族精神以及作品所反
英国的乔治·爱略特和美国的凯特·肖邦是19世纪著名的女性作家。其作品《弗罗斯河上的磨坊》(1860)与《觉醒》(1899)也格外引人注目。在父权社会的压迫下,两位女主人公都受到了来
和制英语作为日语外来语词汇中的特殊词群,其产生和活跃反映出,当今日语吸收外国语的方式正在由以往的“单纯借用”向造词层面深入发展。在社会语言学领域,和制英语被认为是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