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冷战结束后, 由于美国全球战略做出新的调整,加上中国自身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在美国全球视野中的位置日渐凸显,并呈现出两面性的特点。一时间,美国对中国安全形象的认知陷入矛盾当中。但是90年代中期,随着美国国内的保守主义卷土重来,一种对华的敌性判断在美国逐渐成为气候并日益深化,“中国威胁论”和“对华遏制论”此起彼伏。这背后的始作俑者,主要是一批以新保守主义、宗教右翼和传统强硬派为主的极端保守派。随着这批保守派日渐上升的地位和日益增长的活动能量,他们具有的更极端化、强硬化和意识形态化的处事风格,使得对外政策领域中的保守主义夹杂了更多进攻性的色彩。在中国问题上,他们从自身的哲学基础和外交理念出发,以国际实力政治和意识形态为分析框架,认定中国的崛起必然对美国构成威胁,主张美国应积极主动地采取一系列强硬措施来遏制中国的发展。与此同时,保守主义思潮在美国的公众生活和社会政治领域大获发展,社会危机导致了公众的保守主义倾向加强,借机赢得国会主导权的共和党也踌躇满志地要与总统分享决策权,这都又为保守派推行其对华政策主张提供了丰厚的社会土壤和政治舞台。他们通过在大众舆论、国会立法和政府决策等层面上积极活动,最终对美国的对华政策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前克林顿政府在对华战略和对华政策方面就不得不做出某些调整,而到小布什入主白宫后,新政府的对华政策便立即显现出明显的保守主义色彩。然而,由于受到来自美国国内、国际社会和中美之间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保守主义对美国对华政策的影响是有一定限度的,一项全力以赴的对华遏制政策也是不可能实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