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股市自开市以来历经近20年的发展,各种交易和监管制度都在不断地成熟和完善,但是与国外成熟的股票市场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由于受国家政策、私募信息以及突发事件等外界因素的影响比较大,中国股市经常出现频繁的大幅波动现象,从而给投资者带来巨大的投资风险。所以,为了揭示股市的投资风险,并为投资者和市场监管者提供有益的参考,本文选取最能代表中国股市的上证指数和深证成指,利用它们的日收盘数据,运用GARCH、TARCH以及EGARCH模型分别定量研究沪深股市的波动聚集效应和对外界正、负信息冲击的不对称反应特征,希望通过此研究能对中国股市目前的波动现状有所了解,并能对其成因进行探讨,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现阶段,关于我国股市波动特征的实证研究很多,这些研究大多以沪深股指为研究对象,以沪深股市自开市以来的一段时间为研究范围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内容既包括单一股市的研究,也包括两股市的研究;既包括股市总阶段的研究,也包括分阶段的研究。在分阶段研究中,以股市交易制度的演变为划分依据的研究文献很多,而以国家宏观政策的实施,尤以我国股票市场股权分置改革的实施为划分依据的研究文献却很少,自然地,对于股市股改以来的分阶段研究就更少。所以,本文选择了分阶段实证研究股改以来至当前的这段时间里沪、深两股市的波动特征和非对称效应,以反映我国股市波动的现状。自2005年国家实施股改以来,沪深股市纷纷呈现出了牛市行情,并持续了两年多的时间,直到2007年10月上证指数和深证成指才各自达到了历史最高点,之后两指数纷纷反转暴跌,自此牛市宣告结束,沪深股市从此进入了另一个不同的阶段。本文就以上证指数和深证成指各自达到最高点的日期为分界点,将沪深股市自股改以来的时段划分为两个阶段分别进行研究,并与沪深股市总体的研究特征相对比,以反映我国股市波动的阶段性特征。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一)沪深两市均存在显著的波动聚集效应,即股价的波动在一段时间内持续较大,在另一段时间内又持续较小,并且前期的股价波动会影响到未来的股价波动。(二)“利好”和“利空”信息冲击对股市波动产生的影响具有持续性。从纵向对比来看,沪深两市的这种持续性从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均呈现出递减趋势;从横向对比来看,沪市的这种持久性长于深市,即在受到同样的外部信息冲击时,与深圳股市相比,沪市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平息掉这种外部冲击对股市波动产生的影响,从而使股价恢复到正常的范围内。(三)沪深两市均存在波动非对称效应,而且这种非对称特性呈现出阶段性特征。在第一阶段,沪深两市都表现出反“杠杆效应”,即“利好消息”对股指波动产生的影响大于同等程度的“利空消息”对股指波动产生的影响,并且深圳股市的非对称效应大于沪市;在第二阶段,沪深两市都表现出“杠杆效应”,即“利空消息”对股指波动产生的影响大于同等程度的“利好消息”对股指波动产生的影响,同样也是深市的非对称效应大于沪市;在总阶段,沪深两市都表现为“杠杆效应”,这与第二阶段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说明总体的非对称特征更多地反映了第二阶段的特征,同时这也体现了对股市分阶段研究的必要性。总之,自2005年股改以来,沪深股市受外界正、负信息冲击的影响由第一阶段(2005年5月至2007年10月)的反“杠杆效应”表现为第二阶段(沪市:2007年10月至2011年3月,深市:2007年11月至2011年3月)的“杠杆效应”,表明我国股市正在逐渐向国外成熟的股票市场迈进,市场运行和监管机制正逐步完善,投资者也日趋理性。最后,基于实证研究,本文从投资者结构、投资者心理、政策影响、信息披露和监管制度等多个方面探讨了造成股市出现上述波动特征的原因,同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