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曹禺30-40年代剧作的文化进阶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zihao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曹禺1933—1942年间的经典剧作《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家》的成功,在戏剧形式的创造及其艺术天赋的表现之外,与剧作家独特的文化观照密切相关,每一部戏剧背后都有其独特文化资源与观察视角。本文试图通过上述经典剧作的文本细读探讨曹禺阶段文化观的表现,进而分析其文化观的特点、对创作主体的建构作用以及对现代知识分子的形塑价值。上篇通过细读经典剧作文本,阐述曹禺不同文化视角的呈现及其独特的文化观照赋予文本的活力。《雷雨》中的基督教文化观主要体现在基督教的“罪”意识和“悲悯”意识;《日出》中道家思想对“天之道”的向往及对“人之道”社会的强烈不满、基督教“光的启示”和时代政治文化(以阶级论为主)的互渗;《原野》中原始生命力文化的凸现,从原始“性力”和“反抗之力”来看曹禺对自由生命的呼唤;《北京人》中的民族文化批判与重建主要是对传统士大夫文化的批判和对中华传统美德的寻根,《家》的文化观正与《北京人》相呼应。《蜕变》对主流文化的认同和我设定的独立思考基础上汲取文化资源的框架难以一致,故从略。下篇在文本阐释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曹禺多样文化观的形成、特点与创作主体的建构。曹禺“文化观”的成因是知识者在时代中的艰难摸索,作者通过“心灵”折射时代的困惑,并对“超越”方式进行探询,在困惑与探询的过程中自发地启用其文化积累,并用以应答时代的变化。曹禺的“文化观”以其独特的“生命哲学”为内核。从20世纪多样文化观的开放与递嬗看,作为现代知识分子的曹禺的自我形塑过程并未完成,其文化选择的犹疑导致曹禺最后失去独立思考。其间的两个因素须特别注意:一是时代文化对个人文化观的影响,一是文化选择的“主体犹疑”。曹禺多样文化观的阶段变迁给戏剧带来了旺盛的生命力,同时其文化视角的选择也给现代知识分子的心灵探索提供了一个个案。
其他文献
“五四”理性个人主义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支奇葩,是东西方共通的人文精神在现代的发扬。它真实地表现了“人”的觉醒和自我主体意识的生成,展现了“五四”个性解放的
《小说林》是中国晚清时期有着重大影响的小说杂志,它对中国近现代翻译小说和小说理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从《小说林》的基本面貌、《小说林》的小说、《小说林》的经营
“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殖民者的高压政策迫使大量知识分子流亡至关内,他们以切身的流亡体验创作文学作品,且在30年代文坛上独树一帜。端木蕻良以其忧郁的特质赋予他的创作以
目的分析过敏性紫癜(HSP)肾损害的可能因素,从而提高对早期肾损害的预测、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过敏性紫癜117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尿常规检查,分为尿检正常组(72例)和紫癜
随着能源问题的日渐突出,太阳能的开发与利用备受重视。近几年,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掀起了光伏领域的研究热潮。钙钛矿作为直接半导体材料,在太阳能电池中既可作为光吸收层,又具
在建国后十七年时期的中国文学体制中,《人民文学》是个典型的存在。作为中国作协的机关刊物,《人民文学》是当时执政党权力意志的集中体现,是执政党文艺政策的图解。基于此,本文
《御览诗》是现存少数唐人选唐诗中的一种,编选于元和十二年(817年)。《御览诗》的编选者令狐楚是元和政坛与文坛上有影响的人物,但《御览诗》本身在文学发展历史中并未产生
在对六朝“现实女性”题材赋进行甄别、整理的基础上,本文以赋中女性为研究对象,从表现内容、表达方式、男性赋家创作特质等方面,对相关作品进行了初步的阅读分析,并置于特定历史
三张,即西晋张载、张协、张亢三兄弟,三人在晋代文坛上颇具声名,是西晋中后期重要的文学家。《晋书》称“二陆入洛,三张减价”,想来在陆机兄弟入洛之前,张载、张协、张亢三兄
进入新时期以来,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人们的思维开始变得活跃起来。当把目光投射到表现复仇的文学作品中时,不难发现作家们表现的内容及手法呈现出一派纷繁复杂的气象。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