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体育专业是为了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全民健身计划一系列活动的兴起,对高等体育专业复合型人才需求而设置的新兴体育学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应用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等,提高专业实践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增强专业影响力和办学质量,保证实践教学有效实施的体系,同时也是体现专业特色的建设和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规范教学行为,对促进专业今后可持续性良好的发展起到关键的作用。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和评价分析法,对广西高等学校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通过调查每个学校的培养目标、实践教育见习/实习时间、内容、形式,实践教育基地、教育实习评价的现状,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市场供需问题等几方面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并以专家问卷、用人单位问卷和学生问卷的数据分析作为支撑论据。本研究主要内容如下:首先,对实践教学体系及其相关理论概念进行了科学的界定,社会体育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是指以社会体育专业10余年的办学历程为启示,以培养适应社会体育需求的专业性应用型人才为导向,以促进社会体育产业大发展,培养和发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造力为目标,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专业特点,紧紧围绕实践教学环节和活动中---军训与劳动实践、实验课程、实训教学、社会实践、公文写作与科研、专业资格认证与竞赛、教育见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求职应聘指导等模块,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构建一个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层次清晰、前后衔接、循序渐进的教学体系。其次,通过对广西高等学校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现状分析发现:1、其培养目标定位表述比较笼统,涉及范围没有重点,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和代表性;2、各校专业培养方向侧重点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种:社区体育指导员及体育教师方向、社区体育指导员及民族传统体育人才方向、社区体育指导员和体育旅游方向、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专门人才和体育经济、产业经营开发管理的综合性人才培养方向;3、各学校主干课程设置科目各有差异性与优势性,但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像体育教育专业类似的九门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文件和专业实践教材,根据发展的需求,构建关于社会体育专业主干课程教学指导文件和编写专业实践教材是今后值得我们探索与研究的焦点;4、实践教学基地各具特色与优势,但实际教学基地数量较少,使用率较低;5、实践教学环节时数、学分情况各有异同点,个别学校添置“入学教育”、“形势与政策”“职前培训”、“毕业教育”等环节;6、教育实习实践基地类型占调查比例最大的是学校机构类;其次是健身中心、俱乐部;再次是社区机构;7、教育见习时间一般集中于第三学年的下半学期或者是第四学年的上半学期9月~10月份左右,统一在校学习;教育实习时间一般分配在大四上学期或下学期,也就是第七、八学年,多数集中在大四学年上学期9月~11月份。实习天数大概是7~8周50~60天左右;其中暑假社会实践时间一般是30~45天左右,寒假社会实践一般在10~15天左右。8、教育实习的内容多趋向于学校体育教育内容,缺乏一定的规范性与专业性;实践教学实习的形式主要是分散式实习形式、集中式实习形式和基地实习形式三种。9、广西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评价、实践教学内容评价和实践教学环节内容评价均为基本满意,非常满意度较低;其主要原因受专业人才生源、文化底子、社会调查形式、专业见习、实习方式和毕业论文要求等因素影响。10、毕业生大多数就业方向趋向于学校、机关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体育产业部门、体育场馆和健身中心;真正到城市社区、体育健身、休闲和娱乐等领域中从事体育产业经营开发、社会体育指导、大众健身指导等工作的人才为数不多。11、广西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因区域经济发展计划需求大批专业的、高素质的社会体育工作者,显示就业前景趋势较好。但各校招生人数情况和毕业生人数幅度的增长,与社会上体育人才需求量相比仍出现供需矛盾的状况,导致该专业毕业的人才就业困难。该专业人才与实际工作需求的能力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学生能力发展不平衡,外语、计算机和公文写作能力仍需要加强。再者,阐述构建新型的实践教学体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如可行性、系统性、层次性、关联性、实效性、规范性和创新性原则。最后,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标,本研究提出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培养目标体系、课程内容体系、实践条件体系、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和教学评价体系五大优化策略。希望通过对广西高等学校实践教学体系现状与优化策略的研究,能为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有效实施,更加明确培养目标,完善教学计划,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促进专业可持续性良好发展,也为培养更多实践能力强、质量优、素质高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出谋划策,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