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和目的真实和公允的信息是资本市场存在和发展的生命线,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一直是证券市场关注的焦点。失真的会计信息,不仅扰乱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而且关系到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的实施,从而严重地挫伤广大投资者的信心。面临会计信息质量普遍不高的问题,政府部门先后采取了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2002年1月7日,中国证监监督委员会和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联合颁布了《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建议上市公司设立审计、战略、提名、薪酬等专业委员会。在审计委员会中,独立董事应该占主导地位,并至少具有一名财务专家,同时也赋予了审计委员会一定的职责。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西方发生了一系列财务舞弊案,给社会各界特别是会计职业界和证券监管部门产生了极大的震动,面对这些现状,如何提高信息质量,杜绝财务舞弊成了首要解决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审计委员会的作用进一步凸显,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日益重视。针对安然、世通等一系列重大的财务舞弊案,2002年7月30日,美国总统布什签署了《萨班斯一奥克斯利法案》。在该法案中继续强调了审计委员会的重要作用,将其视为审计独立性和财务报告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审计委员会制度,作为公司治理结构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其建立的初衷是在董事会中寻求一支独立的财务治理力量,通过强化对公司财务报告过程的监督,减少公司管理层与信息需求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强化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以董事会为核心的现代公司治理体系中,审计委员会越来越受到有关方面的重视。作为公司治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审计委员会的设立能否提高审计质量,具有什么特征的审计委员会更能充分发挥其职能,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不但具有很好的理论价值,更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课题,以上方面是本文讨论的要点。●文章结构与主要内容本文先回顾了审计委员会的发展历程与审计委员会职责不断完善的过程,以此为切入点,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和公司治理理论深入探讨了审计委员会的运行机制。然后选择2005年-2007年符合筛选条件的近4000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采用EXCEL和SPSS 15.0软件进行分析,采用实证研究方法,研究审计委员会的设立是否能够降低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进而提升审计质量。同时进一步深入研究审计委员会的特征(独立性、活跃性、规模)与盈余管理之间是否有显著相关关系。本文总体结构分为六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论述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以及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回顾了国内外关于审计委员会及特征与审计质量的相关研究的文献积累。第三部分是审计委员会的理论分析,该部分是本文的理论分析部分。先回顾了审计委员会的发展进程和其职责的演进过程,然后以委托代理理论和公司治理理论为研究的切入点,结合我国审计委员会治理的现状,展开了深入研究。第四、五部分是研究假设和研究步骤。文章提出了四个假设,着重研究审计委员会及其特征与审计质量的相关性研究,先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变量之间的相关分析,然后进行是实证分析。第六部分是文章的研究结论、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的研究方向。并针对我国审计委员会治理的现状,提出改进的建议,结合我国审计委员会的治理现状,如何更好地发挥审计委员会的监督、管理职能,是未来研究的方向。●主要研究结论、建议及不足及未来研究方向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设立审计委员会能够显著抑制盈余管理的程度,提高审计质量。进一步研究审计委员会特征与审计质量关系后发现,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越高,越能够降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程度,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审计委员会的规模与审计质量呈负相关关系,但没有达到统计上的显著性要求。同时,本文还发现了,审计委员会的活跃性与审计质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即审计委员会开会越频繁的上市公司,并不能降低盈余管理程度达到提高审计质量的目的,反而一定程度了提高了盈余管理降低了审计质量,这样的结果与假设完全相反。本文还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建议,一是完善制度建设,优化效能。进一步完善我国审计委员会制度,只有加强制度建设,为审计委员会进一步发挥监督、管理职责提供制度保障;提高审计委员会成员质量,为了维护该委员会的独立性,审计委员会应该全部由独立董事构成,这样才能更好发挥自身的职能,在提高审计质量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独立性是审计委员会发挥其监督、管理职能的灵魂,如果审计委员会失去应有的独立性,或者独立性很差,那么设立的审计委员会就将为一种摆设;完善独立董事准入和退出机制,将独立董事的绩效置于市场评价和社会监督之下;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有助于提高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切实发挥审计委员会在选任会计师事务所中的作用;提高审计委员会开会质量,更好履行职责。二是回归本原,理清管理层级。改变管理层级,切实发挥审计委员会效能。审计委员会应该与董事会平行、独立于董事会;要合理规划审计委员会与监事会的职责权限,划清两者的职责范围,两者各施其职、相互监督,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构建相对完善的公司治理体系。由于作者理论功底欠缺,本文只是选择了代理理论和公司治理理论对审计委员会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角度寻常,研究深度浅显,理论分析稍显单薄。本文用董事会开会次数来替代审计委员会的开会次数作为研究活跃性的变量,这种方法可能欠妥。由于我国并没有强制要求上市公司披露有关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信息,因此上市公司关于审计委员会方面的信息披露较少,从而造成一些指标的数据很难收集。对审计委员会成员专业背景的具体信息披露不详细,很难收集具体信息,这方面的研究只好放弃,成为本文一大缺憾。虽然我国的审计委员会尚处于设立自愿阶段,监管层积极推行的审计委员会制度已初现成效,呈现出一定的政策效应。中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确实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在公司内部设立审计委员会有利于缓解信息不对称、保护投资者利益。为了不使我国审计委员会制度流于形式,更好发挥审计委员会的职责和审计委员会效能,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完善上市公司治理体系,监管层应切实完善审计委员会制度。本文最后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其一,进一步细化特征变量,考察这些特征变量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可以根据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现实情况,加入一些特征变量,如审计委员会中“政府背景”成员比例、在控股单位兼有管理层职务董事的比例。同时也可以考虑审计审计委员会设立的时间作为其中的一个特征变量,审计委员会设立的时间长短有可能影响审计质量。其二,对于审计质量的度量,修正的Jones模型来度量操控性应计利润,虽然Jones模型在估计操控性应计利润方面有不足,但它的适用性和普遍性要强于其它的各种方法,同时也是西方研究文献的主流方法。可以考虑运用其它的模型(Healy、DeAngelo)等模型进行敏感性测试,减少应计模型的噪音所导致的推论错误,减少因采用单一模型所带来的错误。其三,将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所处的政治、经济环境和制度背景与市场经济发达国家进行全方位的比较,综合运用多个学科理论对审计委员会与审计质量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其四,研究方法的创新,由于我国审计委员会披露内容的不完整,可以考虑利用案例研究、问卷调查、实地研究、实验研究等多种方法,弥补审计委员会披露内容不完整所带来的缺憾。我国审计委员会制度尚处于引进和摸索阶段,因其披露内容的不完整,限制了开展学术研究的空间,但同时也是个多出研究成果的契机,可以考虑运用案例研究、问卷调查、实地研究、实验研究等多种方法,进一步深入探讨,也许会取得意想不到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