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层钢结构框架中梁与柱连接节点,按其转动约束刚度可分为三类:刚性节点,半刚性节点和铰接节点。螺栓端板连接由于其易于安装和定位,施工较方便而被广泛采用。又由于其具有较高的连接刚度而常常被当作完全刚性的节点来处理。但根据R.Hansan和N.Kishi等人的研究表明,当螺栓端板连接的初始连接刚度大于105.05KN-m/rad时,这种连接才可以看作是刚性连接,否则就应将其视作半刚性连接。 美国Northridge和日本Kobe地震震害表明,刚性连接的梁柱节点因延性较差容易发生脆性破坏。而螺栓端板连接这种连接形式只要经过正确的设计,就能够表现出较好的延性,能够承受较大的地震荷载。 本文通过试验研究及有限元分析,对节点的受力性能、抗震延性和弯矩—转角曲线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包括: 1.进行了三种螺栓端板连接节点的足尺试验,分析比较了它们的承载力、塑性变形能力等; 2.对节点中不同厚度端板的静力分析,深入研究了端板对节点的初始连接刚度、梁的延性破坏、柱腹板承载力以及其本身接触状态的影响; 3.对节点进行循环加载受力分析,研究节点的滞回曲线及包络线,对节点的抗震性能做出评价; 4.对节点的弯矩—转角曲线及结构的抗震延性进行理论分析,总结了四参数的弯矩—转角模型和延性设计方法。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在试验结果的基础上,总结了节点的破坏模式和破坏规律。 2.端板对节点的初始刚度和本身的接触应力有重要的影响,而对接触区域影响不大。 3.分析了节点破坏模式对节点延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柱腹板与梁翼缘同时进入屈服来共同耗散地震能量是一种较理想的破坏模式,有利于节点延性的发挥。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中文摘要4.总结了物理意义明确的四参数弯矩一转角曲线表达式,为该类节点的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