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在诗歌中的运用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kunbaob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喻是诗歌中不可或缺的一种修辞手段,是诗歌创作的基础砌块,是诗歌的生命原则,是诗人的主要文本和荣耀。可以说诗人是用隐喻来看待生活,用隐喻进行思考的,并把普通的事物转变成象征性的财富。诗人常常使用隐喻避免诗歌的平淡和单调,使诗歌显得更美、更吸引人。诗人用隐喻使内心的感受和思想图像化,即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图像化使诗歌变得清晰、明白、生动、形象,使读者更容易理解诗人试图传达的含义,使读者透过外在的表象深入到诗歌的内在结构从而获得更深层的意义。诗人往往通过A就是B这种隐喻模式给人以惊奇,引起读者关注,促使读者思考、发挥他们的想象,并且激起他们的各种情感,或怒或喜。正是因为隐喻的运用,一首诗才显得意义深刻,充满魅力和趣味。 另一方面,由于隐喻通常用指某物的词或词组来指代他物,一个隐喻包含两件事物的名称和事物各自包含的意义,而每个词都具有多层的意义,这对诗的理解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诗人频繁借助隐喻表达思想,使诗变得复杂。文章通过探讨诗歌与隐喻的关系,隐喻在诗歌中的功能,说明了理解隐喻是理解整首诗歌的关键,阐释了传统的隐喻理解往往是建立在寻求喻体与本体的相似性,侧重于隐喻在诗歌中产生的效果和美化作用,忽略了隐喻的产生过程和读者理解隐喻的认知过程,并指出理解隐喻的过程实质上是大脑思维的过程。近年来,认知语言学理论不断地被运用到文学领域,特别是以Freeman为首掀起的“认知诗学”(cognitive poetics),把新的认知策略运用于诗歌中,如把Lakoff与Johnson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和Fauconnier与Turner在此基础上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或概念交织理论(conceptual integration or conceptual blending)运用于诗歌隐喻的释义,这种跨学科的研究拓展了我们的思维。本文试图在Lakoff和Johnson分析隐喻的概念投射和意像投射基础上,运用Fauconnier的概念整合理论来分析英文诗歌,阐明诗歌隐喻的生成和理解过程,为更好的理解诗歌和欣赏诗歌打开了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追求和谋划自身经济生活的安定和保障,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自远古以来,人类就不断的努力以寻求防灾避祸的有效措施。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文化和历史的国家,很早就出现了针对因
同伴关系在儿童的发展和社会适应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同伴群体中,儿童的社交地位具有很大的个体差异,研究者一般根据儿童的同伴接纳/拒绝情况把儿童分为五类:受欢迎儿童、被拒
2003年9月1日,“环境影响评价法”正式实施,该法确立了战略环境评价的法律地位,开展旅游规划SEA研究工作变得更加紧迫。本文在综述旅游环境研究与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国内外研究现
目的:了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OSAS)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浓度变化,并探讨VEGF和IGF—1在“睡眠呼吸暂
蒸汽喷射器是提高流体压力而不直接消耗机械能的设备,因其结构简单可靠、运转费用低廉而得到广泛应用,如真空系统、制冷循环、火箭和喷气飞机的推进系统,乃至核电厂的核心冷却系
本文着重探讨了20世纪俄国经典名著《日瓦戈医生》中日瓦戈的形象,通过分析日瓦戈医生看待现实的人道主义眼光、自我身份的寻求与确认、情感的选择与心灵的契合、在自然中诗
厦门市由厦门本岛和围绕本岛的海沧、集美、同安三个行政区组成。近20年改革开放、招商引资过程中,厦门市将建设重点放在厦门本岛,厦门本岛面积只有130多平方公里,厦门岛基础设
首先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的原理做了简要的说明,然后结合具体工程案例,对该技术的具体应用做了讨论,同时为了提高其质量,提出了一些方法和措施。施工人员在进行水稳基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民办中小学校迅猛发展。据统计,截止至2000年,我国民办小学已达4341所,占小学总数的0.78%,在校生达130.81万,占小学阶段在校生总数
红外成像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在国民经济的多个领域正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军事领域。红外焦平面阵列(IR FPA)主要由探测器和读出电路(ROC)两部分组成。IR FPA对其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