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病历及头颅MRI影像资料回顾性研究,探讨缺血性中风中医辨证分型与头颅MRI影像的相关关系,从而为缺血性中风中医辨证研究提供形态学指标,提高中医辨证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为今后缺血性中风中西医结合防治新途径提供理论指导。 方法:选取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0月之间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住院病历542份,收集病人的中医辨证分型资料和头颅MRI资料,统一诊断标准、统一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将542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病历及MRI影像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统计分析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头颅MRI影像在病变部位、位置、大小、范围及合并症之间的数据,探讨缺血性中风与头颅MRI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1.将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和小动脉闭塞型脑梗死分别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统计,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结果P=0.098,p>0.05,无统计学意义,证明中医各证型之间脑梗死类型的分布相同。2.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共542例,其中男性297例,占54.8%,女性245例,占45.2%,男性多于女性,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性别差异,结果P=0.658,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即各证型之间性别比例相同;其中50岁以下43例,占7.9%,60岁以下共131例,占24.2%,60岁以上411例,占75.8%,说明好发年龄为60以上,而50岁以下占7.9%,用χ2检验进行比较性别差异,结果 P=0.577,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即各证型之间年龄分布相同。3.对于所有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病例中,头颅MRI影像显示病灶位于基底节、内囊的比例最高。对不同证型,同一部位发生的比例进行比较,结果发现:病灶位于基底节、内囊,中医证型为风火上扰证的比例最高;痰热腑实证病灶位于脑干的比例最高;痰热内闭证病灶位于脑叶比例最高。4.在不同中医证型中,痰热内闭证病灶位于双侧的可能性最大(91.1%),风痰阻络证位于左侧的可能性最大(55.6%),风火上扰证位于右侧的可能性最大(56.3%)。5.本次研究中,出现的脑梗死合并症主要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脱髓鞘病。对于不同的中医证型,其发生不同合并症的比例不同,对不同中医证型同一种合并症的患病率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痰热内闭证发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血压的概率最高,风火上扰证发生高血脂、脱髓鞘病的概率最高,痰蒙清窍证发生冠心病的概率最高。 结论:1.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辨证分型与病灶部位之间具有相关性。2.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辨证分型和病灶位置之间具有相关性。3.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辨证分型与病灶数量之间具有相关性。4.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辨证分型与合并高血脂、高同型半胱氨酸、高血压、冠心病之间具有相关性。5.头颅MRI影像学指标可以作为中风病中医辩证分型之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