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遗址T0403探方动物骨骼的初步观察与分析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eamer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下半年,重庆市文物考古所两次对玉溪遗址进行了发掘,出土大量的石器、陶器以及动物骨骼。考古工作人员将T0403探方的东、北隔梁的土样分别按地层进行采集,并于2014年对这批土样进行浮选,获得丰富的动物骨骼和植物碳屑,浮选出的骨骼正是本文进行观察分析的对象。T0403探方共30个地层,其地层年代分别为玉溪下层文化→玉溪上层文化→玉溪坪文化→石地坝文化→商代晚期→唐宋时期→明清至近代→现代耕土层,浮选出的地层年代是新石器时代晚期到新石器时代中期的玉溪下层文化和玉溪上层文化。动物骨骼主要为小型动物,包括哺乳动物类、鱼类、爬行类、软体类几大类,其中哺乳动物类包括食肉目、食虫目和翼手目,鱼类包括鲤形目、鲶形目和鲿形目,软体动物柄眼目和古异齿目。另外还有蟹类,以及其它动物遗存(动物粪便、动物卵)等。本文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9个部分,第一章绪论主要讲中国鱼类考古和新石器时代小哺乳动物考古研究概况;第二章为玉溪遗址概况和已有的动物考古研究成果;第三章简要说明这批材料的来源与提取方法;第四章骨骼的观察与分析鉴定,对浮选出来的动物骨骼按种属逐一进行分析鉴定;第五章为动物骨骼表面痕迹分析;第六章玉溪遗址动物骨骼的研究认识,分析人类与玉溪遗址的动物共存关系;第七章为遗址的自然环境及经济生活,根据本次研究的动物种群,分析玉溪遗址古气候环境,以及古居民肉食资源,得出遗址古居民以渔猎经济为主主要经济形态的结论;第八章本次考古出土的新发现及意义,讨论裸唇重腹鱼、巨蜥、灰腹水鼩、绯鼠耳蝠、中华鼩猬等三峡地区考古工作中的新发现,这些新材料进一步丰富了三峡地区的古动物群体;第九章结语。这批骨骼囊括了水生动物、陆生动物和两栖动物,还原了历史时期玉溪遗址水、陆小型动物的种类结构,尤其是水生动物鱼类的群种结构,为研究历史时期玉溪遗址的鱼类生态环境提供重要的实物证据,并且为玉溪遗址先民渔猎经济的经济形态提供重要的研究证据,进一步补充了先民的肉食资源和种类。小哺乳动物的体型较小,一般不是人们的捕食对象,与先民的聚落或生活环境是相互共存的关系,也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先民进行生存,因此对小哺乳动物的研究,可以探讨先民生活的聚落环境、气候环境以及生态环境,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材料来源。
其他文献
幸福感作为一个热门话题,从最初的思想讨论层面,逐渐向制度层面过渡,成为政府可操作性的评价指标。提升国民的幸福感是我国政府新的发展理念,它不仅是一个民生建设和政策的问
在以科技为导向的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和人才越来越成为国家繁荣、民族振兴和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和最重要的资源。对教育来说,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既是严峻的挑战,又是良好的历史性发展的机遇,正确认识社个时代,转变观念,抓住机遇,加快改革,走创新之路,迎接新的挑战,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对的重大课题和最紧迫的历史使命。  一、实施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保证  1、新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内涵  创新
在鸡的饲养过程中,每当昼夜温差大,气候变化异常时,肉鸡、蛋鸡常会出现腹泻、采食量下降、生长缓慢、体重减轻、脱水等症状,饲料报酬率随之下降,这种症状被称为鸡肠毒综合症。
采用JJG 245—2005《光照度计》检定规程中的比较法并参照CNAS-CL07:2011《测量不确定度的要求》的规定,对照度计示值误差的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进行评估分析。
针对灾害现场应急指挥决策风险性大、时效性强和机断性高的特点,研究并提出了分级与分步决策模式,以符合应急决策快速、高效、随机决断的要求。分析了分级决策的职责和任务,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发生在一对相依为命的兄妹之间的一个感人故事。妹妹身患重病,需要输血。哥哥在认为输血会失去生命的情况下,毅然决然为妹妹献了血。而当得知输血并不会产生他所想像的可怕后果时,他又决定献一半血给妹妹,与妹妹平分生命。课文礼赞了哥哥的无私、真诚,讴歌了血缘亲情、人类的至真至纯的爱。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男孩的勇敢,感受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表达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及淋巴管生成的关系。方法:纳入经病理证实的70例口腔鳞癌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
《带小狗的女人》(the lady with the pet dog),是契诃夫在1899年发表的一篇短篇小说,乔伊斯·卡罗尔·欧茨在1972年经改编发表了同名短篇小说《带小狗的女人》。本论文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