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时代遗址阐释设计的指标与方法研究 ——以上山遗址为例

来源 :北京建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ling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际遗产保护的认识,经历了由最初的重视遗产本体保护工作,到对遗产及周边环境的整体保护,再到如今越发重视利用阐释与展示手段向公众普及遗产价值的转变。《文化遗产阐释与展示宪章》将阐释与展示视为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的重要手段。新石器时代遗址作为我国大遗址的重要类型之一,其遗存与文化对于研究中华文明起源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其以土遗址为主要遗存本体、年代久远且缺少参证文献辅助研究等特点,更依赖设计者通过各种阐释手段将遗址价值讲出。然而,在遗址的保护与设计实际工作中,设计者往往以“空间思维”主导规划设计工作,最终形成的结果,常由于缺乏合理的阐释与展示设计,使得公众无法领略遗址的价值。基于这样的问题视角,本研究借鉴了缘起于美国,现已广泛应用于国内旅游解说领域的“阐释理论”,并结合遗产保护文献中关于阐释与展示的论述,以提升新石器时代遗址的阐释效果、普及遗址价值为目标进行研究。研究发现,阐释的本质是一种“强调对象背后意义的沟通过程”,具有教育属性。由此,基于相关理论,提炼总结出适用于新石器时代遗址阐释设计的“十项指标”,用以对现有的遗址阐释现状进行评估,或为遗址的阐释效果提升工作提供靶向。其次,研究总结出了一套适用于新石器时代遗址阐释设计的方法。通过对阐释资源、“参与者”人员、阐释现状、遗址价值等内容的调查与评估,制定得出“阐释目标—主题框架—阐释场景—阐释游线”的综合阐释体系,并在遗址规划区域内,辅以遗址现场展示性阐释、博物馆综合阐释、参与体验项目阐释、网络平台阐释、文化衍生品阐释5种方法,将遗址的价值落位到空间上,并通过丰富的阐释形式将其“讲述”给游客。最终,将归纳得出的阐释设计指标与设计方法应用于上山考古遗址公园的阐释设计工作中,以实际项目验证研究所得方法的有效性。遗产阐释在西方国家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其理论与研究方法已相对成熟。本文在借鉴阐释理论并将其应用至我国遗产保护领域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未能深入乃至不够全面之处,希望在日后的学习、工作中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自考古遗址公园新概念提出以来,如何平衡考古遗址的科学保护与利用,使其良性循环,是学术界一直在探索的课题。阐释文化空间与遗址公园之间的关系,提出遗产保护领域中文化空间的3个属性:场所物质属性、精神文化属性、社会生活属性,并进一步从文化空间生产的核心理论体系、属性与理论实践3个维度将考古遗址公园文化空间保护利用的内容分为3个层面:遗址本体场所、空间表征形态和文化旅游体验。以广富林文化遗址公园为例,划分
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大型遗址保护利用的新模式,如何做好川东地区已发现的巴文化遗址保护和利用工作,成为当下四川文物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城坝遗址的发现为川东地区巴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宝贵材料。然而,当前城坝遗址还存在着资源调查不足、力量整合不足、管理力量薄弱、展示利用欠缺等一些问题,要根据城坝遗址现有状况制定有效的方案,形成有效的规划设计方案,才能让城坝考古遗址公园得到最大的保护利用。
坐落在城市里的大遗址,不仅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也是促进城市发展和软实力提升的独特资源。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如何依托大遗址区域内的文化遗产资源搭建开放平台、提供文化服务、促进文化创新,已经成为当前文化遗产领域的重大课题。基于此,本文以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考古探索中心(以下简称“大明宫考古探索中心”)改造提升及运营为例,秉承将文化场馆营造为文化社区的运营理念,并对遗产地文化社区的
<正>郑州商代都城遗址位于郑州市中心城区,遗址总面积达25平方千米。郑州商代都城遗址的发现对认识中华文明的起源、商代前期历史、中国早期青铜文明以及中国古代城市的形成发展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郑州商代都城遗址也成为郑州3600年连绵不断城市文明的重要见证,是郑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八大古都之一的核心支撑。本文的生态视角涵盖了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两方面的内容,不仅关注遗址本体的保护与利用,还着重塑造
期刊
<正>郑州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文物资源丰富,古遗址、古城址占大宗。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相关批示指示精神,着力解决古遗址观赏性不高、文化内涵不易体现、保护成果不具体、与社会联系不紧密等问题,郑州市委、市政府按照"大生态、大环保、大统筹"原则,下发了《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7年生态保遗工程专项实施方案的通
期刊
大遗址作为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其保护工作越来越受到文物部门的重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作为大遗址保护的有效手段和方式也走过了十年的探索和发展,成为了新时期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遗址保护模式。曲阜鲁国故城作为周代和汉代鲁国都城的遗址,是研究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及城市规划史的重要范例,而曲阜鲁国故城遗址作为“十二五”国家文化事业发展规划中的“六片四线一圈”之一的“曲阜片区”的核心内容,于2013年12月正式被评
冀州古城遗产信息作为“冀文化”的载体,在中华文明史上占据一定的地位,其涵盖范围主要包括冀州古城遗址及其辐射的历史地段,是各历史阶段冀州的整体城市范围,拥有丰富的历史遗存及文化内涵。然而,当前冀州古城遗产信息的保护展示的相关问题尚未得到充分重视,严重影响其个体价值及整体价值的释放。如何对冀州古城遗产信息进行保护展示,从而达到古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是冀州古城亟需解决的命题。本文以城市历史景观这一理论作
全球化使地方在全新体系中被重新定义,地方的意义正在被全球性力量消弭,地方认同,甚至文化认同及身份认同也被全球化撼动了根基。我国作为一个处于社会转型阶段的多民族国家,在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增强文化认同、文化自信及身份认同是社会安稳发展的必然要求。考古遗址公园是塑造文明起源的时间坐标、历史重现的空间坐标、铸造祖根同源的精神地标,能为文化保护传承与弘扬提供载体;同时,其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产品,
<正>2013年12月17日,为进一步推动大遗址保护工作,规范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根据《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办法(试行)》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评定细则》等有关法规要求,国家文物局组织开展了国家第二批考古遗址公园评议工作。经专家现场考察和评议,国家文物局局务会议研究决定:牛河梁等12个考古遗址公园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元中都等3 1个考古遗址公园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鄂尔多斯市乌
会议
文章从宏观的大遗址保护视野出发,结合中国考古学的百年发展历程,系统回顾了考古遗址公园的3大发展阶段:古迹遗址保护意识的萌芽期、遗址公园的出现与探索期以及考古遗址公园的快速发展期。在此基础上,结合现有的3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从宏观和具体两个层面对我国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所面临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基于对政策、行业、市场等方面的分析,提出考古遗址公园应该重新审视自身的发展定位,积极融入国家战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