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ZEA)又称F-2毒素,是一种主要由镰刀菌属(Fusarium)产生的非甾体雌激素类真菌毒素,广泛存在于霉变的玉米、小麦和高粱等谷物及其副产品中,被动物吸收后易引起不孕不育、流产和死胎等病症,且其具有很强的致突变性、致癌性,严重危害牲畜及人类健康,亟需有效的脱毒办法。目前对ZEN的脱毒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脱毒领域,利用微生物吸附作用或者其产生的作用酶催化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究计划(2018YFC1602106,2017YFC1601003); 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项目(2020A1515010662); 广东省公益研究专项资金项目(2014A010107004); 华南理工大学学生研究计划项目(X20201056155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ZEA)又称F-2毒素,是一种主要由镰刀菌属(Fusarium)产生的非甾体雌激素类真菌毒素,广泛存在于霉变的玉米、小麦和高粱等谷物及其副产品中,被动物吸收后易引起不孕不育、流产和死胎等病症,且其具有很强的致突变性、致癌性,严重危害牲畜及人类健康,亟需有效的脱毒办法。目前对ZEN的脱毒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脱毒领域,利用微生物吸附作用或者其产生的作用酶催化ZEN反应得到降解产物,达到有效脱毒的目的。其中基于降解酶的催化作用,改变ZEN结构并使其转变为低毒小分子代谢物的生物转化方法成为生物脱毒中研究的重点。目前ZEN的主要衍生物毒性大小排列情况为α-玉米赤霉烯醇(α-Zearalenol,α-ZOL)>α-玉米赤霉醇(α-Zearalanol,α-ZAL)>β-玉米赤霉醇(β-Zearalanol,β-ZAL)>玉米赤霉酮(Zearalanone,ZAN)>ZEN>β-玉米赤霉烯醇(β-Zearalenol,β-ZOL),且常与ZEN共存于粮食作物及其副产品中,增加了毒素污染风险。本研究从ZEN的结构及其已知产物毒性出发,以羰基还原和糖苷化这两种定向催化方式为研究目标,从众多文献报道的微生物中选择了酵母为研究对象,研究酵母菌催化ZEN定向转化情况,包括产物结构分析、反应过程探究和关键酶定位等,通过生物转化方式实现ZEN定向转化为毒性更小或无毒的产物。具体结果如下:本论文从实验室中保藏的酵母菌中筛选具有醛酮还原酶活性的菌株,得到一株Candida.parapsilosis PRG501可以定向催化ZEN还原为低雌激素毒性的产物β-ZOL。实验显示,30°C下全细胞催化ZEN(20μg/m L)反应24 h后降解率达到79.37%,其中约38%的ZEN转化为β-ZOL,约20%被菌体吸附。培养上清液对ZEN的降解率仅为16.92%,初步确定催化ZEN降解成β-ZOL的关键作用酶主要位于近平滑假丝酵母细胞内。本论文探究不同葡萄糖及蔗糖添加量对该菌催化ZEN糖苷化反应的影响:葡萄糖以20 mg/m L的浓度添加到反应体系中,ZEN转化效率最高。5 h内催化ZEN转化为80%的糖苷化产物和10%β-ZOL,12 h后ZEN转化完全。该产物的一维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显示,ZEN苯环的C14位和C16位上分别结合一分子葡萄糖生成ZEN-14,16-di G,且该产物在人工胃肠环境中比较稳定,均未分解为原毒素。C.parapsilosis PRG501的细胞破碎碎片对ZEN的糖苷化催化能力大于细胞破碎胞内提取物,与全细胞催化转化率相当,推测糖基转移酶在酵母细胞膜或细胞壁上。此外,C.parapsilosis PRG501也能催化ZEN的3种主要毒性衍生物ZAN,α-ZOL和β-ZOL发生糖苷化反应,12 h后转化率为分别为98%、76%、99%。本论文基于分子对接技术研究ZEN及其转化产物的雌激素效应:计算机模拟显示,β-ZOL和ZEN-14,16-di G对雌激素受体的结合能均高于ZEN,亲和力降低,表明产物雌激素毒性均减弱。人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实验证明:在低浓度下,ZEN对MCF-7的细胞增殖率为110.27%,C.parapsilosis PRG501催化ZEN的两种主要转化产物——β-ZOL和ZEN-14,16-di G对MCF-7的细胞增殖率分别为86.49%和97.59%,均能抑制细胞正常增殖,与ZEN促进MCF-7的增殖相比雌激素毒性显著降低。本论文的研究结果有利于实现对ZEN的有效脱毒,为降低玉米赤霉烯酮雌激素毒性的技术研究打下基础,也为带动谷物和饲料中ZEN生物降解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打开全新局面。
其他文献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虚拟现实内容在教育、医疗、多媒体数字娱乐等领域的应用受到了广泛关注。研究用户在虚拟现实内容作用下的情感感知对内容优化和用户体验提升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本文的研究将围绕虚拟现实场景的情感诱发和情感识别这一科学问题展开。目前,基于虚拟现实场景的情感诱发及情感识别研究存在几个突出的问题。一是传统的情感诱发素材多为图像、音频、视频等格式,缺少科学量化的方法建立虚拟现实场景与情
人到老年,身体机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化,形体特征、感官能力、机体功能的不断变化导致老年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反应能力也随之减退,导致他们在环境中开展活动时往往面临更大的安全风险。目前我国面临着人口快速老龄化的严峻挑战,居家养老作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大国策之一,对社区环境的适老宜居建设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而现行可参考的环境设计标准主要从无障碍层面出发,考虑残障人士的出行需求,难以有效应对老年人群体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天然采光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诸多研究已经证明了天然采光对于教育建筑的重要作用,首先,天然采光对学生与教职员工的学习效率、工作效率、身心健康都有积极的作用;其次,诸多的研究从视力健康、日常节律等方面证明了天然光对青少年成长发育的重要性;并且,合理有效地利用天然光,可以大幅度减少教育建筑的能耗,从而降低学校的运营成本。首先,本文通过国内外相关文献的阅读与相关案例
心肌缺血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影响国民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表明,及时发现和治疗心肌缺血是降低心血管病过早死亡率的关键。心肌缺血的诊断主要依据电子病历中的相关临床信息和心电图。电子病历中数据复杂、关键词模糊,通过人工提取其中的检查结果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同时,因为心电信号振幅小、特征不明显等因素,医生判读心电图对心肌缺血的诊断精度并不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医疗实体识别方法提取电子
脑电信号与人的情感认知活动联系密切,可以反映人的情绪变化。相比于其他生理信号,脑电信号具有更好的时间分辨率,因此在情绪识别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为了更好地监测脑电信号并进行情绪识别,人们对脑电信号的采集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求采集到的信号可靠性高,而且还需要设备佩戴舒适,方便携带。基于脑电信号的情绪识别研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传统的脑电采集设备需要佩戴脑电帽,使用过程繁琐,穿戴不适;(2)基
端板连接节点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钢结构梁柱连接形式,具有一定的转动刚度,是一种典型的半刚性连接。然而在工程实践中,由于缺乏成熟的计算方法和工具,往往按照刚接假定对其进行设计,从结构安全和经济性方面考量都是不利的。与此同时,梁柱半刚性端板连接节点的设计是一个涉及多参数的复杂问题,端板厚度、端板宽度、螺栓直径、螺栓排数、螺栓间距等构造参数的不同组合,会产生刚度、抗弯承载力以及成本均不同的节点。因此,为便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产出量与日俱增,垃圾处理的重要性和难度也在提高。提升垃圾的分类处理效率对于资源最大化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不过在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中,分类标准目前对于大众而言过于复杂。而垃圾图像检测和分类技术可以帮助居民快速掌握家中日常生活垃圾的分类,但是目前基于图像的垃圾检测分类方法存在检测速度慢、准确率低的问题。本文对国内外基于图像的垃圾分类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国内日常生活垃
航空货物运输服务具有安全、快捷和高效等特点,如今正逐步发展成为国内外快递运输的主要方式,因此对航空货运事故原因的分析有利于减少财产损失,保障航空运输行业的健康发展。某航空公司先后发生了两起货物在运输中的熔损事件,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对货物熔损的原因和机理进行研究,并为预防同类事故的发生提出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对于促进航空公司安全生产意义重大。本文以货运熔损包裹及其搬运设备为研究对象,利用排除
随着无线电能传输(Wireless Power Transfer,WPT)技术的发展,多负载无线电能传输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然而,现有多负载WPT系统的输出稳定性易受耦合系数影响,当耦合系数发生变化时,难以保持恒定功率和恒定效率输出,造成系统抗偏移能力弱、空间自由度低。此外,如何根据实际需要实现不同负载之间的功率分配也是多负载WPT系统面临的主要挑战。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基于宇称时间
作为非线性系统中的一种复杂运动现象,混沌动力学研究备受各个领域关注,在神经网络、天文卫星、非线性电路及安全通信等领域更是获得了极大的发展.近半个世纪以来,以混沌学理论为基础的超混沌有了更加深入的研究.相比起混沌系统,超混沌系统至少含有两个正的Laypunov指数,且其吸引子可沿着不同方向延伸,系统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也相应加强,因此超混沌系统的动力学行为更为复杂.近年来,鉴于超混沌系统在科学领域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