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代小说家蒲松龄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在最早的青柯亭刻本刊行两年后,于江户时代随商船运往日本。《聊斋志异》传入日本初期,受到许多汉文学家的欢迎。之后经翻译家的翻译,出现了《聊斋志异》选译本和全译本,使得《聊斋志异》在日本的传播进入新阶段。日译本的出现使《聊斋志异》被更多的日本读者阅读,日本近代小说家也从《聊斋志异》中取材创作出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间接促进了《聊斋志异》在日本的传播。近年来,《聊斋志异》的日译本越来越多,之前的译本也多次再版,促进了该作品在日本更为深入地传播。本论文主要由以下六个部分组成。序论部分主要由研究目的和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创新点、今后的课题组成。第一章,对《聊斋志异》传入日本的途径及其在日本的初期传播进行考察,分析该小说在日本传播的条件及特点。《聊斋志异》在江户时代随商船运往日本后,很受读者欢迎。但那时的阅读范围仅限于懂汉语的日本人之间。当时在日本受欢迎的还有中国的志怪小说。后来,日本的汉文学家在《聊斋志异》中进行取材创作出新的文学作品。江户时代的出版商及租书店、文政政策以及怪异文学的兴盛,都对《聊斋志异》在日本的初期传播起到促进作用。第二章,对《聊斋志异》在日本的翻译出版情况进行梳理,分析其各个时期翻译出版的特点。《聊斋志异》的翻译在1945年以前主要以选译为主,在1945年之后出现了全译本,越来越多的翻译家及出版社开始对《聊斋志异》进行重译、再版。本部分主要对主要译者的翻译情况进行梳理,进一步分析《聊斋志异》各译本间的特点,明确译者本人对《聊斋志异》的接受情况。第三章,本部分主要对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的小说家,在其文学创作中对《聊斋志异》取材情况展开梳理和研究。日本近代文学中取材于《聊斋志异》的作品有:《仙人》(芥川龙之介)、《竹青》(太宰治)、《画壁》(火野苇平)、《私说聊斋志异》(安岡章太郎)。这些作品从《聊斋志异》中选材,作者加入自己对人生的思考,使《聊斋志异》具有了近代意义。第四章,对《聊斋志异》在日本一般读者中的传播情况进行调查,展开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及对日本书评网站上的读者留言进行统计、整理、分析,可以得知,日本读者对《聊斋志异》评价很高,接受度很高。总之,《聊斋志异》之所以在日本广为传播,主要是其故事充满浪漫主义色彩,作品中以对人类的大爱为出发点,超越国界与时空的对人类永恒主题的描写,使得该作品具有了无穷的魅力,同时该作品的传播,还与日本当时的时代背景,日本的汉文学家、翻译家的努力有关,日本近代小说家从该作品取材创作的文学作品,进一步推动了《聊斋志异》在日本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