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血栓通注射液和注射用红花黄色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其对NIHSS评分、BI、血脂水平、颈动脉斑块大小及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评估其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红花黄色素组、血栓通组和对照组,各组均为60例。3组患者均给予戒烟限酒,饮食控制,适量运动等生活方式改变。治疗情况如下,对照组:奥扎格雷钠80mg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1次/日;乙酰谷酰胺0.5g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1次/日;依达拉奉30mg加入0.9%生理盐水100ml中,静滴2次/日;低分子肝素钙5000u皮下注射,2次/日,连续14天,并酌情使用甘露醇。红花黄色素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红花黄色素100mg+生理盐水250ml,静滴1次/日,连续l4天。血栓通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栓通100mg+生理盐水250ml,静滴1次/日,连续l4天。各组对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患者予以相关口服药物治疗。观察指标为①治疗前、治疗第7天及治疗后第14天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变化情况;②治疗前、治疗第7天及治疗后第14天脑梗死患者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变化情况。③检查治疗前、治疗第7天及治疗后第14天颈动脉斑块大小变化。④检查治疗前、治疗第7天及治疗后第14天血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疗效评价:本次临床试验疗效评价的主要标准为NIHSS评分变化。神经功能改善率V=[(治疗前NIHSS评分-治疗后NIHSS评分)/治疗前NIHSS评分]×100%。NIHSS评分减少90%~100%为痊愈,NIHSS评分减少46%~89%显效,NIHSS评分减少18%~45%为改善,NIHSS评分减少或增加<18%为无效,NIHSS评分增加﹥18%为恶化,甚至死亡。痊愈、显效和改善统称有效。另外参考患者治疗前后BI、血脂、颈动脉斑块、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变化情况,为临床用药选择提供一定参考。结果:本次实验共引入180脑梗死患者,为保证结果的科学可信,将患者随机分组,治疗前情况如下:①治疗前三组NIHS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②治疗前三组患者BI及血脂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7天:①红花黄色素组与血栓通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②红花黄色素组NIHSS评分低于血栓通组(P<0.05);③三组患者NIHSS评分平均值均低于三组患者治疗前评分均值(P<0.05);④各组BI及血脂水平均优于治疗前(P<0.05);⑤红花黄色素组与血栓通组BI及血脂水平改善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都优于对照组(P<0.01);⑥红花黄色素组与血栓通组颈动脉斑块大小和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天:①红花黄色素组与血栓通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②红花黄色素组NIHSS评分与血栓通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三组患者NIHSS评分平均值均低于三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评分均值(P<0.01);④各组BI及血脂水平均优于治疗前(P<0.01)及治疗后第7天(P<0.01);⑤红花黄色素组与血栓通组颈动脉斑块大小和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红花黄色素与血栓通注射液与常规疗法联用可增强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改善其血脂水平;在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方面,短期内(7天)红花黄色素优于血栓通注射液,但14天后二者效果无明显差异。在改善血脂、BI、颈动脉斑块大小、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等方面,注射用红花黄色素与血栓通注射液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